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见小不见大

作者:允嘉徽选译

另眼看人间。(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69
【字号】    
   标签: tags:

三百年前的“毒笑话”醍醐灌顶,说“小”的笑话二则,博君哂一哂、省一省。

三百余担米闹笑话

有个穷人省着吃,好不容易积了三、四坛子米,心中大喜,自己成了大富了。

有一天,和同伴到市场。走着走着,听到路人聊天说:“今年我家收米不多,只有三百余担。”

穷人对同伴说:“你听听这个人说的谎,我不信他一个人家,就有这么多盛米的坛子。”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pixabay)

石老评语:“ 以管窥天之人,叫我如何与他共论经济大事。”

虑小不虑大

有一人犯了罪当斩。临绑赴刑场时解开衣服,自己用手连拍胸前。一旁的人问他什么意思?

犯人说:“恐怕伤了风,不是玩的。”

绑行至半路,忽然头上乌鸦鸣叫。犯人叩齿三通,念念有词,诵了“元亨利贞”七遍。一旁的人问他什么意思?

犯人说:“鸦鸣主有口舌,诵元亨利贞免得与人发生口角。”

绑至杀场,临开刀时,犯人向刽子说:“求你用粗纸将刀口擦干净了,我听说剃头的刀,若不干净,剃了头,就要生疮。现今刀若不干净,如果害起疮来,几时得好?”……

*度世金针《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

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又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

在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似曾相识,惟今天的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个奶妈帮人抚养小婴孩。不管怎么摇、怎么哄,那小婴孩就是啼哭不肯安睡。奶妈无奈极了,突然,她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幕,便喊了老爷官人……
  • 有个富翁在宴客中不期然放了一屁。二个坐在一旁的宾客,马上奉承起富翁的“香屁”来。两人是怎样拍马屁的呢?一听说“放屁不臭,死期不远”,两人又怎样“拍马屁”呢?
  • 有个穿私服的军人到了寺庙。和尚对他先是不礼貌,后来甚为恭敬,后来又有愠色。到底是何因,和尚瞬息千变?笑得好起死回生……嘻嘻~~
  • 兄弟合买一双靴子之后,哥哥夜里睡不着觉、不睡觉了。到底是怎么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笑得好起死回生讽刺吝啬至极的富翁,为何他不用仆人?为何喝西北风的仆人还不够好?看三百年前的富翁怎样算计的……
  • 有一人家中一贫如洗,一天晚上,夫妻同睡,丈夫作梦中拾得一锭银子。欢喜地和妻子商议着生财之道。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