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

陈 燕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6日讯】一次日语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一封一位中学生写给他单身赴任在外的父亲的家信。质朴纯真,字里行间流溢着儿子对父亲的信赖和真挚的爱,让读的人自然而然地体味到一种父子间特有的亲情。

课间自由讨论时,老师问我们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学生,都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亲人联系的?有人答曰:“现在这个时代,当然是通过国际电话啦。联络起来既直接又方便,还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也有人说:“我们是通过电子邮件与家人联系的,便宜且迅速。”老师又问到:”有谁会常常给家人写信的?请举手!”我不加思索地举起了手。看了看周围,除了大家惊奇和不解的眼光外,再没有第二只手举起。

于是老师问我:“大家都用电话或电脑与父母家人联系,而你为什么写信呢?” “为什么?”我也不禁想问自己。是啊,在现在这样一个通讯先进而发达的时代里,已没有多少人写信了,电话无处不在,更有不少人热衷于上网玩电脑,它们的快捷与便利已直接替代了过时的电报与古老的书信。现代人,尤其是四十岁以下的现代人已习惯了电话和电脑的时代。可我除了使用这两种现代通讯手段之外,仍然钟情于写信。因为我认为只有通过写信才能从容而全面地与家人交谈,才能不用掩饰而直爽地表达我对亲人的思念和爱。而这点是电话做不到的,用电脑也不如写信来的从容。母亲曾不止一次地对电话中的我说:”电话听完就没了,你还是给我们写信吧,我喜欢读你的信。”我知道,母亲总是把我寄给他们的信珍藏在她卧室床头柜的抽屉里,每当夜深人静,她因为想念我们而无法入睡时,便把信拿出来,一一翻看阅读,以此来消除她因思念我们而懮愁的心情。

我喜欢写信还有一个原因。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他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于我带着小儿离开老人以及出国,父母是那样的不愿而又无奈。小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关心的主题。而六岁的儿子,在我的教导下,已能写不少汉字。于是,我寄给父母的信里,都附有小儿写的给外公外婆的话语,因而它更成了我父母的至宝。母亲总说,通过读信,她可以品出我们在国外的生活,感觉出外孙的成长和欢乐。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精彩,最美的还是养育自己的故乡。而身在故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飘游四方的游子。“儿行千里母担懮”,无论儿女长到多大,走到何方,对父母来说永远有操不完的心,剪不断的情。有首歌中唱到:“有空常回家看看……”,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常回家是不容易的,可给家中的老父老母写封平安家书绝不会是什么困难的事。你的信是父母无价的财富,他们并不在乎儿女有多大出息,只求儿女能平平安安。抽点时间,动动笔,给你的亲人写封信吧,那怕只是问声好,报个平安。(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名相司马光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说:“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若验诸今日网路设备大厂 CiscoSystems Inc.(CSCO;思科),司马光此言倒像是专为其所发的。思科在经济大好之时大幅扩张,侦骑四出到处投资,还充当各家厂商金主拚命撒钱;如今经济急转直下,思科过去的挥霍无度,已成其尾大不掉之包袱,存货直线上升,坏帐赫然在目,由此看来,温公“由奢入俭难”之警语,岂不正是思科之教训乎?
  • 一个法轮功成员因为不放弃修炼法轮功﹐被当局关押了九个月﹐新年之前写的一封家书,预期在春季和家人相聚。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其间才俊辈出,民间散落的成文资料涉及经、史、百家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内容包罗万象。而将这些文化硕果备集于一书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就是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的《永乐大典》。
  • 黄金书是什么样?近日,一家书店推出用黄金制作的书籍,价格高达14600元,在广州竟然卖出了20套!
  • 当我在国内时,对国外的生活有些担心,因为国内总是说西方种族歧视,暴力抢劫,一切为钱,虚伪民主什么的。然而到了这里,我发现绝大部分英国人都非常善良。比如说,有一天,我带贝贝上街,走了一条没走过的路,正在辨别方向,有个中年人开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经过,好象看出我们路不熟,就开慢了车,大声告诉我们这里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商店区,而前面是死胡同,没有路了。我谢了他,他微笑着摆摆手继续开车,当开出200多米,看到我们往回走,已经错过了那条小路后,又倒车回来,重新给我们指那条小路,确定我们知道了,才高高兴兴地开车走了。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也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