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钢琴课

杭朵夫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8日讯】在朋友的鼓励之下,我写下了这个真实故事。我是蜜儿德莉.杭朵夫,曾在爱荷华州的得梅因市担任小学音乐老师。我从事教授钢琴这行业已经三十多年了。

这些年来,我发现孩子们的音乐能力有许多程度上的差别。不过,虽然我教过一些天赋异秉的学生,却从未有过提携人才的快乐。然而我还是教过一些我称作“受音乐挑战”的孩子。罗比就是其中之一。

当罗比的妈妈把他丢来上他第一堂钢琴课时,他已经11岁了。我向罗比解释, 我比较希望学生(尤其是男孩)能够在早一点的岁数开始学习。但罗比说能听他演奏钢琴一直是他母亲的梦想。所以我收了罗比。之后罗比开始了他的钢琴课程,从一开始,我便觉得那像无望的努力,不管罗比再怎么尝试,他就是缺乏了音感和基本的节奏感。

但是他尽本分地复习他的等级以及一些我要求学生学习的基本曲子。好几个月来他练了又练,当我听他弹奏时,不禁吓得向后倒退,再试着找些话来鼓励他。在每周课程的尾声,他总是说:“我妈妈有一天要听我演奏。”但那看来似乎是遥遥无期。

他就是没有一丁点儿天生的才能。我只有在一段距离外看过他妈妈,是在她把罗比放下车或是在那辆旧旧的车子里等着接罗比下课的时候。她向来都会挥手,微笑,但从未进来拜访过。有一天罗比没有再来上过课。我曾想过要打电话给他,但我假想他决定要去追求其他的兴趣(因为能力不够)。他不来我也感到高兴。他对我的教学来说实在是个负面的广告。

几个星期后我寄了作品发表会的通知到学生家里。令我吃惊的是,罗比收到通知后,问我他是否可以参加作品发表会。我告诉他发表会是为了现在的学生办的,而因为他已经中途退出了,所以资格并不符合。他说他的妈妈生病了,不能载他去上课,但是他仍然持续地练琴。“杭朵夫小姐…….我一定要上台演奏!”他坚持着。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同意他在作品发表会上演奏,也许是他的坚持或者是在我里头的某个声音说着:“不会有问题的。”

发表会那晚来临了。中学体育馆挤满学生的父母和亲友。我把罗比排在节目的最尾端-在我上台对所有学生致谢并演奏结束的曲子之前。我想这样一来,任何他可能造成的灾害只会发生在节目最后,而且我还可以透过我的‘闭幕式’来抢救他悲惨的演出。这场发表会进行得简直是天衣无缝,学生们都展现出练习的成果。然后罗比上台了。他的衣服皱不拉几,头发看起来像用打蛋器搅拌过一样。

“为什么他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打扮整齐呢?”我心想。

(为什么他母亲不为了这个特别的晚上至少替他梳梳头呢?)罗比拉出了钢琴长凳,准备要开始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对大家说他选了莫札特的第21号.c大调协奏曲。而我还来不及准备好接下来所听到的。他的手指轻快地在键盘上滑过,他们几乎是在琴键上敏捷的跳着舞。他从最弱音弹到最强音,从快板到大师级的节奏。

他的延长音(弹莫札特必须的)是那么的雄伟华丽。我从未听过有人在他这个年纪能将莫札特弹得这么好!六分半钟后,他作了一个强健有力的结尾,全场每个人都站起来疯狂的鼓掌。泪水早已决堤的我跳上台,欢喜得抱住了罗比。“罗比,我从来没有听你像这样地演奏!你怎么办到的?”透过麦克风罗比解释着:“嗯….杭朵夫小姐,记得我告诉过你我母亲生病了吗?事实上,她得了癌症,在今天早上去世了。而且….她生下来就聋了,所以今晚是她第一次听见我弹琴。我想要让这场演出显得特别些。”

当晚在场没有一双眼睛不被泪水浸湿的。当社福人员要将罗比带到收养家庭去安置时,我注意到他们的眼睛也红肿了。我心里想,因收了罗比这个学生,我的人生不知丰富了多少倍。是啊!我从未提携过半个学生,但是那晚我自己却成了一位受提携者–罗比的。他是老师而我是学生。

是他教我何谓坚持,何谓爱,何谓相信我们自己,以及愿意在某人身上冒险一试,即使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些对我来说显得意义非凡….罗比在‘沙漠风暴’ 服务,并于1995年四月在奥克拉荷马市的阿佛瑞德.莫瑞联邦大厦毫无预警的爆炸事件中丧生。新闻报导意外当时他正在….弹钢琴。

现在我想为这故事下个注脚。假如你正想要将这篇文章转寄出去,你可能会想到通讯录上哪些人是“不适合”收到这类讯息的。然而,寄给你这篇文章的人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得到改变。我们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机会去帮忙实现上帝的计划。

在人与人间,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动,都呈现出同一个抉择:我们是否传出了一丝神圣的光辉?还是我们让这机会从身旁溜走,只留给了世界更多的冰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年秋天,揣着一张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她跟着一群硕士和博士去竞争某跨国公司的两个驻外营销员职位。几番考试下来,她已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综合实力的确逊色于同去的许多对手,成功之门不可能向自己敞开了。
  •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之所以能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
  • 考上高中后我从乡下到城里寄宿读书,城里的学生很有钱,成绩也很好,因而我总是很自卑,上课老师提问时城里学生都抢着回答,我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我的物理基础很差,物理课上教师几乎每堂课都要提问,但很少叫坐在后排的我回答问题。
  • 我在美读书时,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她们家世代采珠,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的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当女工把沙子放进牡蛎的壳内时,牡蛎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牡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牡蛎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牡蛎的外衣时,牡蛎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的牡蛎成分越多,牡蛎越把它当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
  • 在电子邮件上收到朋友转寄的两则故事,觉得很是有趣。
  • 古人向以来以忠诚老实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卡耐基对此亦深有体会,一次,他在亲眼看见一个年轻人力车夫的忠厚。
  • 老田住在偏僻的乡村,而他却在城里某公司工作。近来,他老婆快生小孩了。
  • 早春的一天,我步行上班,一个陌生人和我打招呼并问我做什么工作,当他听我说是搞癌症研究后,他的眼睛一下发亮,问道:“你们是否快找到治疗癌症的妙方?”他的问题把我推入沉思之中,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
    二十年前,我深爱的外祖母被恶性肝癌夺走了生命,在我的幼小心灵深处生出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长大了能找到根除癌症的方法,这愿望把我带到了今日我从事的职业。自1988年起,我走了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这条科学之路,学习了多层次的生物学:从解剖学到组织学,到细胞生物学,最后从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我读博士学位时,我曾用酵母菌模拟系统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1992年,当我获得博士后,我自以为有了充足的知识基础,可以去面对癌症这个大问题,于是,1993年春我幵始了在波士顿麻省总院的博士后工作,不久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正式进入了癌症研究领域。
  •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当你的面前遇到了倾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生活需要宽容。
  • 早晨,去公司餐厅吃早餐。里面没有几个人,靠近窗户的几排长条桌子,显得挺干净,过去坐了,才发现自己坐在一片阳光里———清晨的阳光温和、宁静、庸懒。那几张桌子看上去很干净,完全是因为这新鲜的阳光如同洁白的餐布一样铺在了上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