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际地景艺术 巨大《豆荚幽浮》降落宜兰传艺

宜兰县永美社区18位耆老、艺术家林舜龙、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罗欣怡执行长与豆荚幽浮地景艺术合影。(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10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享誉国际的地景艺术家林舜龙今年在北台湾唯一一件地景艺术作品《豆荚幽浮》近期在宜兰传艺园区月河畔展出。年初林舜龙与宜兰县冬山乡永美社区耆老的第一次大型地景艺术合作。长辈们以在地收割晒干的稻草为素材,运用搓草绳与编扫帚等传统手工技巧,花费一个多月时间绑扎近五百捆稻草,层层包覆在林舜龙设计的钢构上,完成11公尺长、4公尺高的《豆荚幽浮》,敞开的豆荚还露出三颗可爱的豆子座椅。林舜龙邀请国人到宜兰传艺园区亲近充满童趣的《豆荚幽浮》,在自然环境中看见艺术,在艺术中感受温度与幸福。

乘坐《豆荚幽浮》,从厚实稻草感受在地耆老用心编织的温度。
乘坐《豆荚幽浮》,从厚实稻草感受在地耆老用心编织的温度。(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林舜龙选定要用宜兰在地的稻草当素材,包覆在巨型钢构上,做成一个敞开像是在微笑的豆荚幽浮。“宜兰在地社区多务农,豆荚是农产品和自然环境很符合;稻草温暖且柔软、容易塑型创作;永美社区耆老又有很好的手艺。我就把它设计成包覆种子的豆荚幽浮,看起来比较童趣,孩子会开心!”

地景艺术家林舜龙在宜兰传艺园区创作《豆荚幽浮》地景艺术。
地景艺术家林舜龙在宜兰传艺园区创作《豆荚幽浮》地景艺术。(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林舜龙的创作筹备没有停,永美社区号召十八位擅长稻草编织的耆老组成团队,不只是技术,还有创作心态都要调整。这群加起来超过一千岁的耆老团火力全开,分组排班晒稻草绑稻草。一个成人双手可环抱的量为一把,晒干后三把绑成一捆,耆老们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足足做了近五百捆,才完成巨大的豆荚幽浮。林舜龙指出“长辈用智慧跟丰富经验一起完成它,我看见了台湾人最珍贵最美的地方,就是用心”。

林舜龙希望游客走近与《豆荚幽浮》面对面,除了看见大自然材质可以做成艺术品、传统手工艺也可以融入地景艺术创作里,还能从每一根稻草感觉到长辈用心编织的温度,以及那股纯粹的快乐幸福。

跨进11公尺长、4公尺高的《豆荚幽浮》,坐上圆形豆子椅,游客立刻显得小巧可爱。
跨进11公尺长、4公尺高的《豆荚幽浮》,坐上圆形豆子椅,游客立刻显得小巧可爱。(全联善美的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

除了宜兰传艺园区有林舜龙运用稻草创作的地景艺术,11月27日由全联福利中心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办的公益嘉年华活动中,将可欣赏到宜兰艺术家林靖格运用竹片结合竹编工艺所创作的最新大型地景艺术,数以百计的竹编花篮,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竹篮的重量让下方支撑杆呈现弯曲弧度,仿佛弯腰道谢,本件作品名即为“垂首道谢”,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