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才思从哪里来?

作者:清寒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从小器识不凡,才华洋溢。(孙明国绘图合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7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坛的佼佼者,在诗文、书、画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崇信佛法,能洞见出世玄机,作品如其人有脱俗之美,富涵哲理。

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寄予人生启迪。

过来人知道,人一生要经历诸多沟坎。如遇事情不顺心时,会迷惘,会痛苦……不知该如何面对。当捧起他的诗词慢慢品赏时,你会发觉那颗被蒙尘的心,一点点变得清净,他的诗词如一泓甘泉滋润着心田。

苏轼的诗词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是因为来源于神性。在修行的路上,诗人在苦难中一次次锤炼一次次超然物外,同时思想也在不断升华。随着境界升华,他的诗词也大放华采。如他的词,“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苏轼一生坎坷,宦海浮沉。当时,朝廷启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好多师友,因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看着身边的师友落难,他没有退缩,针对时弊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随之,也遭排斥贬官。从那一年起,苏轼开启了他的贬官生涯,辗转多地,谁知越贬越偏远。后又因乌台诗案,遭诬陷被打压,九死一生。

在困境中,苏轼创作了大量诗词。世人通过这些诗词,可略见他的精神世界。苏轼是一位心胸豁达,清新脱俗,不被世俗压垮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透着人生哲理,今欣赏两首:

有一年,苏轼外出做官,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行,两人想起渑池往事,颇为感伤,于是,苏轼提笔写下名篇《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的一生,奔波各处,像什么呢?似天上飞的鸿鹄落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看似偶然,其实那是必然。而人经历的坎坷崎岖,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死了谁会再想起?

又一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离弟弟苏辙又近些,可这一年的中秋节两人在山东,却没能团聚。于是,苏轼提笔写下名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苏轼念着弟弟子由,星空下,他手持酒杯,遥望苍宇,心生感慨,明月几时有?我想乘清风回到天上,又恐那美玉砌成的楼宇,耐不住高寒。哪像在人间啊,可月下舞清影。于是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何必惆怅呢?这种事自古难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

苏轼的作品,古人对之评价极高,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苏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远,真谪仙人也。”。说得没错,只有修行人,才能做到云淡风清,才能不迷于世俗,才能吟咏鸿篇。

苏轼与修炼有着莫大缘分。在《南华寺》中,他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诗人道出了他前几世的佛缘,在轮回转世中,一直在佛门净地出家修行,只可惜前世的俗根未断,犯了色戒,今日来世落入红尘消其罪业。

而在迷中,诗人差点与佛缘擦肩而过,幸运这世佛缘未断。如他在《赠东林总长老》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修炼机缘难得,应抓紧实修,错过将悔矣。诗人身处红尘,不敢放松自己,在难中,不断修行理悟,所以其才思如飞泉奔流。

了悟真理的苏轼,不为世间所累,不迷不惑,坦然自若,神性睿智,为世人留下一篇篇哲理巨作。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到闻名天下的西湖龙井茶,不能不提到北宋高僧辩才,因为龙井山种茶正是始于辩才,后人是以尊其为“龙井茶鼻祖”。当时还有著名的“龙井三贤”,指的就是辩才、两任杭州知府赵抃(音biàn)和大文学家苏轼苏东坡。他们在杭州西湖凤篁岭上龙井寺中以茶会友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亦使龙井寺、龙井茶逐渐名扬天下。本篇主要说说辩才与苏东坡的故事。
  • 苏轼(1037年-1101年),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他为苏东坡。他“忠义许国,遇事敢言”,才华横溢独出当世。宋神宗爱读他的文章,称他为“天下奇才”。他虽有高才,却不恃才傲物,平日待人宽厚温和,只要别人有点滴之善,可取之处,他都会倾尽城府,与人论辨唱酬,所以士大夫都很尊敬他。在他众多的轶事中,还有几则与鬼神谈判的故事呢!
  • 北宋是一个文化繁荣、文人辈出的黄金时代。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词就是宋朝艺术成就最高的文学体裁。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位文人,他就是堪称北宋第一才子的苏轼“苏东坡”,而他关于晴雨的独到见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词作之一《定风波》。
  • 北宋名臣、大文豪苏东坡的人生故事丰富多彩,他的轮回转生故事也非常精彩。爱民如己的朝官、旷达的文豪东坡这一世转生后是怎样的面貌?如果他能选择来生,他要再当文豪,或是政治家,还是僧人?
  • 服装不仅仅是用来遮寒蔽体,还有更深的内涵,中国曾被称为“衣冠上国”,中国的服饰也曾经深远地影响着朝鲜、日本、越南等,曾经的丝绸之路,更将中国的服饰文化远输欧洲。韩服和汉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够区分,为什么传统的韩服会和汉服这么像呢,我们从文化方面来探讨一下。
  • 现代社会里,对于婚姻,很多女子有种种的烦恼,或是对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争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离婚的境地。面对这些痛苦,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看看中国文化里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让身心得到安顿。
  • 蒋中正认为,“‘身者,心之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皆以心为主,故必存养省察,慎独存诚,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无偏,不为物欲所蔽,不为感情所胜,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惧或好恶便辟之心存着,则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后便难免流为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错误罪恶,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后身修’的道理。”
  • 现代社会里很多传统都消失了,这也让很多人在婚恋问题上陷入诸多痛苦当中,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传统的婚礼当中蕴含了哪些智慧,给人带来身心的安顿。
  • 蒋公认为要想治理好一国(或一个省,或一个县),就要先从家庭做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够明明德,再推而广之,才可使社会上家家户户都能齐一平均,则社会进步,国家亦未有不达于治理的。”
  • 要如何做到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蒋中正释义曰:“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讲止于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则,亦是格物致知为学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