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上篇(2)

【蒋公讲义】静如止水 善始善终

文/章阁 整理
要如何做到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蒋中正释义曰:“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讲止于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则,亦是格物致知为学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837
【字号】    
   标签: tags: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要如何做到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蒋中正释义曰:“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讲止于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则,亦是格物致知为学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蒋公在《科学的学庸》的附录《大学章句》中说道:“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虑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我们如果不先知所止,不预定目标,既不知本末,又不知先后,这样做事怎样能够分别是非、判别得失、肆应咸得其宜呢?所以任何一件事,要看清本末,分别先后,更要能贯彻始终,然后才能有成……”

在复兴民族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人一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懈怠意志,不去想办法克服,也不懂得振作自己。本该好好修身明德,也不想主动修缮自己;本该好好亲近百姓,却也不会主动地善待百姓。似乎是否明德、是否新民都无所谓,蒋公认为“这种消极的心理,不是做人,更不是做革命军人所应有的精神。”

蒋中正深知普通人做事有一个弊端,往往有始无终,所以难以获得成功。“如果我们心无定向,不知所止,凡遇有一些危险困难,便畏难却顾或灰心懈志、不能奋斗到底,这就是有始无终,亦就是不知所止,那么你过去一切历史和成绩,都要毁于一旦,任何事业,便永无成功的希望!”

他举例说道,譬如军事教育和练兵,如果只教一些学科、作战的技术技能,不能从内在的良知和德行着手,发扬他的天性,在日常中实践真理(天理),也就是不知道明德、亲民是成功立业的基础,自然也就不晓得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也不知道尊卑上下之秩序,“那么,这种军队随时可以作恶为非,害国害民”,甚至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还浑然不自知。

“明德是修己,新民是治人,你自己不能先修其身,当然不能感化社会,使众人信服,既不能善处人与人之间而得到尊重,就无法改造社会,管理众人。”

蒋中正在演讲中回顾了孙中山总理曾经讲过的话。孙中山知道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不知所止(不知道应该依附哪一种思想,作为精神和行为的导向)所以做事有始无终。所以孙总理特别告诫国人“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在当时,有不少外国人一来到中国,就讥讽中国人缺少科学智能。在蒋公眼中,外国人所认为的科学方法和智能,“中国自古就很完备了,在大学里面,所说的道理,群己内外,本末先后,逐层推展,层次何等分明,这些科学的组织体系又是如何的自然而精密。只怪现在一般学者和我们军官不知宝重,不能发挥,以致做人不得正道,做事没有效能,结果不仅个人——就是国家民族,亦要被人家来讥笑轻侮与压迫!”

蒋公引述王阳明所说的一段话:“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之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王阳明详细地解释了这段话的意思。蒋中正认为这段文字,“不仅其对于为学的程序极为重要,而且对于学者思维的法则,更有密切关系,补益不浅。”因此他又补充了个人的理解。

他说:“我们先能由格物致知的工夫,求得真知灼见,把握住这一个独一至善之理,确定中心的信仰,这就是‘知其所止’,也就是‘止于其所当止’,然后在事既有不易之理,在心自有不易之趋,这样心才能定。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换言之,‘知止’乃是求得真知,止于真知。如何可算为真知,就是知道真理。在阳明所说‘我心之良知’就是真知,亦就是真理所在。因为必须认识这是真理之后,其心乃能坚定不撼,这样真知,亦就是良知,惟有求得这个真知,才能说是‘穷理知本则知止’的‘知止’了;亦惟有这样‘知止’,而后才能‘集义养气则有定’,以定其心,其心既能坚定不撼,然后妄念不萌,外物不摇,而能澄澈光明,虚灵烛照,这样就能做到静的工失,所以说定而后能静。静了之后,此心便能泰然怡然,无入而不自得。这样就能进入了安的地步,所以说‘静而后能安’。安了之后,对于事事物物,便能深思远虑,精究熟察,调处一切,无往而不得其宜,亦无往而不收其功。这就是所谓‘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意思所在。这亦就是我时常引用吴草庐所说的‘穷理知本(原文为‘知言’)则知止,集义养气则有定,定则静矣,静如止水,安则无虑而不自得也’的意义。”

参阅资料:《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六《科学的学庸》

(点阅【蒋公讲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服装不仅仅是用来遮寒蔽体,还有更深的内涵,中国曾被称为“衣冠上国”,中国的服饰也曾经深远地影响着朝鲜、日本、越南等,曾经的丝绸之路,更将中国的服饰文化远输欧洲。韩服和汉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够区分,为什么传统的韩服会和汉服这么像呢,我们从文化方面来探讨一下。
  • 过来人知道,人一生要经历诸多沟坎。如遇事情不顺心时,会迷惘,会痛苦……不知该如何面对。当捧起他的诗词慢慢品赏时,你会发觉那颗被蒙尘的心,一点点变得清净,他的诗词如一泓甘泉滋润着心田。
  • 现代社会里,对于婚姻,很多女子有种种的烦恼,或是对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争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离婚的境地。面对这些痛苦,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看看中国文化里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让身心得到安顿。
  • 蒋中正认为,“‘身者,心之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皆以心为主,故必存养省察,慎独存诚,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无偏,不为物欲所蔽,不为感情所胜,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惧或好恶便辟之心存着,则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后便难免流为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错误罪恶,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后身修’的道理。”
  • 现代社会里很多传统都消失了,这也让很多人在婚恋问题上陷入诸多痛苦当中,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传统的婚礼当中蕴含了哪些智慧,给人带来身心的安顿。
  • 蒋公认为要想治理好一国(或一个省,或一个县),就要先从家庭做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够明明德,再推而广之,才可使社会上家家户户都能齐一平均,则社会进步,国家亦未有不达于治理的。”
  • 蒋公认为修明“明德”,就是为了存天理,去人欲,保持纯洁灵明的天性,不被后天的习气,后天的物欲所遮蔽。
  • 结婚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了,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传统婚礼有哪些形式了,所以作为中国人,很多人穿着白纱结婚,或者在婚礼中有很多创新的形式。那么中国传统婚礼承载哪些文化呢,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谈一谈。
  • 蒋公认为,在当今世界上立国,一定要注重武力,但是真正算得上雄厚、强大的武力,其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武德,有武力而没有武德,便不能发挥他的正当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