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兰县“百年寺庙文物”普查第1期成果发表会

宜兰县“百年寺庙文物”普查第1期成果发表会。(宜兰县政府提供)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宜兰的寺庙文化发展历史已达200余年,是在地族群及聚落样貌的重要缩影。县府为协助保存境内的寺庙文物,已完成溪北地区3乡镇共计100间寺庙的第1期调查工作,10月13日在宜兰东岳庙发表调查成果,期许大众更加了解寺庙文物对于宜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了感谢所有协助普查的寺庙,县长林姿妙也亲自致赠感谢状。

宜兰县“百年寺庙文物”普查第1期成果发表会2。
宜兰县“百年寺庙文物”普查第1期成果发表会。(宜兰县政府提供)

每一座见证地方发展轨迹的重要寺庙,都是当地的博物馆,展现该区域的发展脉络与族群文化。“寺庙文物普查”是宜兰县与文化部近年共同推动的系统性调查计划,目的是藉由民间宗教文物的调查,结合各寺庙一同深入发掘、了解各自珍藏多年的“神器宝贝”,承载了多少历史讯息与文化内涵,以及尝试透过文化资产保存的途径或观念,让大众深入理解各式物件所代表的重要价值。

林县长表示,由宜兰县政府向文化部提案争取分年分期办理寺庙文物普查计划,自110年起,历时两年的时间完成第1期调查,包括头城镇、礁溪乡及宜兰市三地共100间百年寺庙,计有580件文物资料录案,每一件都是寺庙的神奇宝贝,也是宜兰县珍贵的文化资产。

寺庙文物约可分为供像、颂赞公告(如匾额及碑碣等)、供器法器、图书文献及配件家具(神龛及神桌等),例如“昭应宫”(宜兰妈祖宫)保存的“木香炉”,据查为噶玛兰厅首任通判、民间通称“杨大老”的杨廷理制作,见证213年前昭应宫官民合作的发展历史。成果发表会展出珍贵的善书、符版及药签筒等重要文物,更邀请宜兰“东岳庙巡按社”带来热闹的“巡按庆兰阳”神将演出,希望广邀更多新生代成员加入,为宜兰的寺庙文化注入新活力。

透过本次的普查成果,让民众了解寺庙文物是汇聚历代众人之力才能保留至今,是有形与无形历史资产的藏宝箱,让大家有机会从“文物”的角度,认识宜兰的寺庙历史与文化内涵,后续也将向文化部申请分年分期办理第2、3期的普查计划,期盼藉由调查、保存寺庙文物,深化公部门与民间寺庙共同推动文资保存的紧密关系,县府也将持续连结各寺庙保存的动能,努力推动、发扬宜兰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