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百年的卡诺瓦《舞钹的少女》雕像重现柏林

安东尼奥‧卡诺瓦令人心动的杰作
文/Lorraine Ferrier 林溪 译
《舞钹的少女》,高6英尺9英寸(约2公尺),卡诺瓦于1809或1812年创作,大理石雕塑,现藏于德国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雕塑收藏与拜占庭艺术馆。(Antje Voigt/CC BY-NC-SA 4.0/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授权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985
【字号】    

在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庄严的宁静中,我几乎能听到乐声,伴着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等身雕塑作品《舞钹的少女》(Dancing Girl With Cymbals)在我面前轻松地以单脚旋转。她的舞步轻盈如飞翔般曼妙,戏剧化地高举双手平衡着姿态,敲着手中的钹。精致古典的洋装随着她的身躯飘扬,勾勒出她舞动的每个瞬间。

少女平和的神情掩盖了雕像背后纷乱的过去。雕像几近被火烧毁,又经过了将近130年下落不明,直至1979年才重新出现。

《舞钹的少女》,高6英尺9英寸(约2公尺),卡诺瓦于1809或1812年创作,大理石雕塑,现藏于德国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雕塑收藏与拜占庭艺术馆。(Antje Voigt/CC BY-NC-SA 4.0/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授权提供

内维尔‧罗利(Neville Rowley)在收藏早期意大利艺术品的“雕像收藏与拜占庭艺术馆”(博德博物馆)担任馆长。他与我分享雕像奇异的故事,以及卡诺瓦的《舞钹的少女》如何成为博物馆馆藏的亮点。

当年派驻维也纳的俄罗斯外交官拉祖莫夫斯基伯爵(Prince Andrey Razumovsky)是这尊雕像的第一位持有者。他是1815年反法同盟大胜拿破仑后,居中协调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对艺术充满热情的赞助人,资助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卡诺瓦和贝多芬。(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的初演便是在拉祖莫夫斯基伯爵的王宫。)

但是卡诺瓦的《舞钹的少女》让拉祖莫夫斯基伯爵十分失望。当时的专家认为,古代艺术家只制作纯白的雕塑,而横跨女子大腿的黑色斑痕,与希望复兴古老传统的新古典主义背道而驰。

1814年12月30日,就在拉祖莫夫斯基伯爵收到雕塑后几个月,灾难降临,大火烧毁了他的王宫。但不知何故,在王宫屋顶坍塌前几分钟,有人安排将卡诺瓦的雕塑拖去安全地带。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只断了几根手指,但大火使得大腿上的斑痕因烟灰变得更黑。

1836年之后,卡诺瓦的雕像失去了踪迹,没了记录。直到1970年代后期,在罗斯柴德尔家族(Rothschild family)的宫殿举办的一场聚会中,一位历史学家在阶梯上遇见了卡诺瓦遗失的《舞钹的少女》。罗利指出,雕像卓越的品质以及断掉的手指,是确认雕像身份的关键。卡诺瓦专家休‧霍弩尔(Hugh Honour)找到艺术评论家朱塞佩‧坦布罗尼(Giuseppe Tambroni)和卡诺瓦来往的信件中,提到这尊雕像遭遇火灾受损的细节。

卡诺瓦不朽的遗产

2022年10月是卡诺瓦逝世200周年纪念日。18世纪末,他在威尼斯起家,于罗马成名,跃升为当时最伟大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许多欧洲国家元首都邀请他到他们国家工作,但他坚持待在罗马,因为这片土地给予他最多灵感。

卡诺瓦的新古典主义雕塑根植于古代艺术,根据休‧霍弩尔和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合著的《世界艺术史》(A World History of Art),赞誉卡诺瓦为古希腊传统的延续者、现代的菲迪亚斯(Phidias,一位古希腊雕塑家)。他的许多灵感来自古希腊花瓶上的绘画以及赫库兰尼姆古城(Herculaneum)的湿壁画。该地是1709年发现的南意大利古城,比附近的庞贝古城早了约四十年。

除了受到古代艺术的启发,卡诺瓦热爱舞蹈,他的多件作品都反映出他的喜好。他的朋友──雕塑家安东尼奥‧德‧埃斯特(Antonio d’Este)曾写道,年轻时,他们会在节日时漫游山间,观看姑娘们跳舞。他提及卡诺瓦喜欢“跳舞少女的纯真”,同时藉由观察这些女孩自然的舞姿,一次又一次地从中学习,化为艺术。

像卡诺瓦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就是能将不可能化为可能。静态的大理石雕像,经过他的巧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动感。《舞钹的少女》也同样做到这一点,他让少女坚实的大理石身体如羽毛般轻盈,使得我和其他博德博物馆的访客都能“听到”她随之起舞的音乐。

原文Rediscovering Antonio Canova’s Lost Danc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美术和手工艺相关文章。关注北美和欧洲的艺术家和工艺师,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传达出美和传统价值观。希望能为稀有而鲜为人知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发声,进而保存传统艺术遗产。现居英国伦敦郊区,从事写作。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20年,意大利杰出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完成了一座大理石雕塑作品《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但观者评价两极。雕像采坐姿,尺寸比真人高大,打扮像罗马君主,年约中年;华盛顿态度轻松、充满自信地看着手握牌匾上亲笔写的内容。
  •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所言,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期间,雕塑家便开始制作黏土模型为创作石材雕塑作准备。在卡诺瓦职业生涯早期,他以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闻名。当时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当代的菲迪亚斯”。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