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善行人安全 台学者:公共运输是解方

为改善台湾行人交通安全的问题,立委罗致政23日举行“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公听会,与会者提到,台湾的安全文化有问题,驾驶下车后有礼貌,但上车后变了成另一个人,而且驾驶不把停让行人当义务。(罗致政办公室提供)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自外媒报导台湾交通是“行人地狱”后,引起讨论。因此,立委罗致政23日举行“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公听会,阳明交大运输与物流管理学系教授邱裕钧指出,公共运输是解方,但要改善步行环境;公民帮推理事长钟慧谕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要完成立法,并订定国家及道路设计法定规范;脸书粉专通勤者之歌提到,台湾驾驶不把停让行人当义务。

立委罗致政指出,台湾民众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国外却成了大新闻,这有点像“国耻”,台湾承担不起“行人地狱”的称号;交通部要提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而他会拜托公民团体、专家学者也提版本,这才能跳脱制式观点;先进国家的交通观念可能跟台湾不一样,可以检讨,并搭配台湾的交通环境,若法律要求行人优先,这观念的改变就不同了。

此外,罗致政也提到,很多机车界的人跟他说,变成电动车后,行人的安全变差了,理由是“听不到”,所以行人的敏感度、警戒心变差,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普遍后,交通法规是否要做调整?

邱裕钧认为“公共运输是解方”,他指出,公共运输越好的地方,事故死亡人数就越少,然而公共运输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是步行环境糟糕,行人不知道怎么走去公车站、捷运站,所以只好开车、骑车,这有因果关系。至于如何营造步行环境,邱裕钧表示,必须要透过3E实践,并考虑路口路段。

此外,邱裕钧也指出安全文化的问题, 大家都很有礼貌,但上了方向盘后,大家就变成另外一个人,“非常凶狠”,这样的文化需要重塑,而且执法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是一种矫正教育,开罚不是抢钱,是抢命。

钟慧谕表示,短期作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要完成立法,以确立行人通行权为基本权利,并加强保障,并缩减车道宽度,普设标线型人行道,其关键配套要有路边汽机车要计时停车收费;根本长期作为是要订定国家及道路设计法定规范,明确规范行人空间必要性,并跨领域讨论行人空间立体使用规范,以及形塑生活道路。

通勤者之歌指出,很多用路人站在汽车驾驶的角度指责行人慢慢走,到底有没有确实教会驾驶停让行人是应尽的义务?现在的交通教育不是教导驾驶有注意行人的“义务”,而是叫行人穿亮一点、看到大车退三步、举手过马路等,其他国家是严格把关驾驶素质,但台湾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行人。

通勤者之歌也提到影响行人安全的因素,一、日本每三年更新驾照,但台湾驾照到75岁前都不用换照,而且从2017年到2020年取缔违规行人的件数是取缔驾驶违规的1.5倍。二、隔热纸的透光度,驾驶仰赖视觉,但台湾要贴多黑都不是问题,而且隔热纸透光度太低,会难以取缔用手机的汽车驾驶,也难以执法。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