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翎毛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3日讯】
宋 作者不详
翠竹翎毛 轴
绢 设色
185×109.9公分

瑞雪初飘,竹树坡石积雪未深,于是林中禽鸟不畏寒冷,再度出来活动觅食。一对雉鸡蹲伏在坡石上,石旁枸杞栗叶,左右夹衬;山鸟四只,三只栖息于数竿翠竹间,另一只则振翅飞去,为沈寂的画面添加了一份生动的感觉。画幅上雄雉胸腹间的笔墨与他处相比,较为滞弱,乃系原画绢破损后,经后人补笔而成。

  此帧的笔墨朴拙,除部分细枝外,俱以双钩填彩法画出,行笔多起伏提顿之处,尤以坡石和竹叶的轮廓线表现得最为显着。其中竹叶的用笔颤动有神,收笔时抛锋直落,就如同手握灵蛇在左右挣动一般。对这种特殊的颤笔,有谓可代表南唐李后主“金错刀”笔法一说。宋《宣和画谱》对李氏的记载云:“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画亦清爽不凡,别为一格。然书画同体,故唐希雅初学李氏之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而李氏又复能为墨竹,此互相取备也”,因知李后主金错刀法,是其书画之特色,并为后人所宗法。惜金错刀的颤笔画,至今已无作品传世,然本幅的笔法和记载中所言相类,故以其为例,从中略窥蹊径,以期对金错刀法有所体认。

  作花鸟画,仿佛在为花鸟画肖像,故亦和画人物一样,不但要求形态上的相似,也要能传达其神韵,才是成功的作品,这也是宋代绘画所谓“写生”的精义。本幅和宋人〈梅竹聚禽〉均为对生态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了解后,所画出的形神皆兼的写实作品;在构图上也同样地以近景为主,各景物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中,具有前后的空间感。但在用笔方面,〈梅竹聚禽〉细挺稳健,本幅则起伏变化较明显,偏向于南宋的风格,因此在作画的时间上,可能应较〈梅竹聚禽〉为晚。(谭怡令)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