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耕云的画家

专访书画家-柯耀东
文:子嫣、谢春华/摄影:林子善、陈香芸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

现年七十二岁的画家柯耀东善于书法、水墨画、琴艺,样样精通,好似古诗、古画中的文人雅士;因为他的太太、儿子、儿媳也都是画家,所以友人们都称他们家是“画家之家”,宅中单是收藏家人的画作,就已经丰富得像个艺术馆,访客和亲朋好友们往往不畏路途遥远的来到这个云雾缥缈的山中,分享柯耀东家庭的和乐和他们画作的美。


慧眼开创庭园 废墟变成佳境

柯耀东的房舍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后面是一座山谷绵延的九九峰,对面一条溪床宽广的乌溪,视野辽阔、风景美丽,不只坐拥绝佳的视觉景观,而且群峦叠翠、溪风凉爽、空气清新。这是柯耀东经过多年的努力,把一块原本杂草丛生、毫不起眼的地方,具体的整建、落实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不时的在此与国内、外同好谈论画艺、研究书法、挥毫创作、弹琴唱歌,也常和造访的亲朋好友们品茗烹茶、饱览如画的景致风光,再细细鉴赏一幅幅的精心妙作,这是令人多么舒坦的景致和怡然快乐的气氛,真是满怀风雅、确实把艺术融入生活了。


笔情墨韵朴实 田园诗篇纯真

柯耀东从不吝于与人分享他体会到的美,更期望借着笔墨绘画,来美化别人的心田,让他们的心中也有美感,并希望透过作品感动、美化人心,也提升社会的艺术风气。他的画风质朴,很多画境题材是表现他从前住在农村时的田园景色,例如以前的农夫充分利用土地,在田埂边上插竹枝种菜豆,菜豆蔓藤会爬在竹枝上,他就画出农夫辛勤收成拔菜豆的景像。有一幅画的题款中挥写着:“心田种德心常泰,福地安居福自多。”书法气韵豪迈,表达出他的人生理念。

柯耀东的水墨书法布局严谨、线条流畅,风格实在、不求奇特,在传统中展现他特有的田园诗篇的笔情墨韵,于是农人村妇、鸡鸭牛羊纷纷在画面中热闹登场;画中情境仿佛时光倒流,回到50年前那一段朴实纯真的年代,他对于那些农村情景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柯耀东认为画图,就是在画情感,画思想。2000年的清明节,他想到了母亲:记得小时候,睡到三更半夜,已经很晚了,听到门庭内劈木材的声音,很纳闷那是什么,爬起来一看,原来是母亲利用月色明亮的晚上,还在那里劈木材,因为清晨会有露水,所以戴着帽子。想起来很感动,就画张图来纪念母亲。柯耀东把梦中的童年往事和浓浓的乡愁,用绘画、书法写成他永恒的怀念。众所传颂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最近几年柯耀东也喜欢创造画诗的意境,把诗、书、画三者融合在一个画面表现,一边欣赏书法之美,一边也欣赏诗的精釆和画境,如苏东坡在江中夜游,吟咏赤壁赋的情景意境。

柯耀东在他出版的画集中谈到:‘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享受到创作的欢愉,至今无怨无悔。在轻轻松松、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七十暮齿之年,但这位秃老仍放不下这支秃笔,正乐此不休呢。’可见柯耀东迈开脚步,用他的画笔印证“人生70才开始”的生活哲学。

柯耀东在二十几岁时开始走上水墨画的道路,之后几年在美术大展中得到大奖,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坚固基石,如今在水墨书画领域耕耘已经四十几年。他的太太也很喜欢画画,夫妻志同道合,夫唱妇随、鹣鲽情深;儿子、媳妇也都对画画很有兴趣,所以和家人一起生活,互相切磋绘画的技法;这四十几年来他们总共办理超过三十次以上包括个展,或夫妇联展,或者是全家的画展了。

柯耀东在他的自述中写道:“我一生追求艺术之路,都发自内心喜欢,刻苦自学,顺其自然得来。我一直守着淡泊自足的本性,只知诚朴快乐的画下去,不善悉心钻营,我自知个人之渺小与笨拙,深感艺海之无涯,不敢有何奢望,一切都随缘而过。”本性淡泊的柯耀东说,从小生长在农村,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带牛出去吃草;现在虽然已72岁,心中还有着那份牧牛童的纯朴、天真。


多样化的创作 立体的媒材

柯耀东的画室取名为耕云斋──代表着柯耀东自在消遥的生活态度,也是不计名利、不与人争的处世哲理,映照出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创作精神。

近几年来柯耀东尝试多方面的创作,除了水墨画作之外,也跨向立体的媒材──包括陶瓷画、石画等,探索多样化的创作空间,尤其是在陶器上,有很多的画作精品;陶瓷创作可以画、也可以写,可以用刀刻、也可以塑造,如陶塑用陶土去捏,所以陶艺的造型很多样;在这种立体媒材上面作画,跟平面的不太一样,所以得要事先规划:要画多少、要在那里画、什么样。在陶瓷上彩绘不同于在画纸上,虽然柯耀东在水墨画有数十年的深厚功力,不过要得心应手的应用到陶瓷上,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练习;首先要不断的去试验、了解各种不同土质的陶坯胎的质感,各种不同釉药、色泽的变化等等。练到能够得心应手的自由挥笔,最后入窑烧制时,又是经过一个无法完全掌握的过程。陶画的作品画好也要题款和盖章,可是这种陶板是硬的,不能像在一般萱纸上用印泥盖章,所以这个印章是柯耀东画的,印章中的”柯”字,画的柯老是秃头的,两边有两把胡子,这边六根那边七根,就是他六十七岁那一年的作品,所以只要看印章,就可以知道作品创作那一年他的年龄。

对柯耀东来说,创作陶画是很有趣的事情,一件作品还没烧好之前,是无法确实知道成功与否,所以等待烧制完成开窑时,看到成功的作品,就是欢喜、满足、还有成就感。历经各种困难的陶瓷画辛苦制作过程,柯耀东终于完成了很多作品,预计办理夫妻陶画联展,却在1999年九月即将展出前夕遭遇到一场九二一大地震,作品全数被毁于这场台湾巨大的地震中。

看到精心创作的作品都破碎了,一时觉得很不舍,但是他很快的就把心放下了,就释怀了,因为家人都平安,房子也平安,作品是身外物,继续画就有了,所以他们夫妻将展期延后一年,更努力以赴的加紧创作,终于在一年的时间内,挥洒出一大片丰硕美丽的作品。在认真的又创作了一年后,依照计划办理夫妻陶画联展,艺术家豁然达观的本性,表露无遗。


花莲的木瓜溪有一种石头叫白云石,顺着白云石上面的自然纹理的凹凸来画山画水,画出来的感觉像大自然的山川缩影在这个小小的石头上面,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浑然天成的感觉;顺着石头上原有的纹理,再加上艺术家的独特创意,柯耀东轻轻的在顽石上唤醒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的趣味。

良善温和的家庭 实践提倡艺术生活

文质彬彬的柯耀东,讲起话来总是轻声细语的,脸上始终有着温和的微笑,他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艺术创作;他的儿子柯适中说,他的父亲除了画画还是画画,家中所有的事情全由母亲一手承揽;而柯夫人郭皆贵不止是能干的贤妻良母而已,也是下笔豪迈大方的艺术家。她的绘画题材除了花卉、人物之外,花鸟画也是她比较常画的题材,她作的画色彩缤纷,笔触活泼,不但画陶瓷画,也画灯具画,让灯具点灯后,丰硕饱满的画看来更加的光鲜灿烂。柯夫人水墨画画得好,柯耀东的次子柯适中的西画也画得很好;在他们一家人和乐融融的气氛下,很多人都会好奇,这都是画家的家庭,是什么样的环境营造出来的呢?

柯适中说他的父亲从来没有在他面前生过气或是打过人,也不会讲别人什么坏话,或说别人不好的事情等等,而且女生在他们家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言教不如身教,在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和谐的生活和对于绘画艺术的喜好,就自然而然的根植于心中了。他认为自己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很大。柯适中是任教于美术鉴赏科的教授,亦曾在多次美术大展中获奖,他对于美的鉴赏自有其独到的见解,并且说:把画画当作事业是人生最好的一项选择,基本上它不会受到年龄跟体力的限制,而且让人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容易满足的空间。父子画家一致认同,艺术创作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藉由艺术的薰染,使人生更臻至美好。

柯耀东具体的力行艺术生活化,认为艺术的美是发自创作者内心的美,而能以虚为盈的心境对待万事万物,当内心装满了高尚的品德和真诚的理念,表现其外的自是温和谦逊。共同研究画画,和乐融融的柯耀东一家人,希望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带动社会的美术风气,呼吁大众借着艺术来美化人生、美化和充实我们的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