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三太子

唯真
font print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说到三太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乩童、道士做法事,请神明附在身上,透过人体传达指令,给人消灾、解厄之类的。前一阵子,某速食连锁店业者也利用了三太子和乩童的灵感,制作广告在电视上播放,“三太子喜欢吃炸鸡”的话题一时引起不少网友讨论:“神佛怎么会如此呢?”

相传三太子乃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叫“哪吒”,或“哪吒三太子”。本属佛教的护法神,但道教和民间信仰亦信奉之,其中,三太子同时是“五营神军”的主帅,统御天兵天将,负责驱邪制煞,维护正义,因此又有“中坛元帅”之称。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描写了其勇于悔过、法力高强、除暴安良的一面。话说哪吒幼年顽皮,打死东海的敖丙太子,又射死石矶娘娘的门人。事后知道闯祸,为了不连累父母,毅然扛下所做错事,“析肉还母,刻骨还父”。从此魂无所依,魄无所倚。所幸“太乙真人”用莲花化身让哪吒复活,再授武艺兵器,交付他协助武王伐纣的使命。且看《西游记》里,哪吒出战孙悟空一幕,更显神威无比:太子爷三头六臂,舞动六种神兵器,顷刻间,自高自大的齐天大圣也感到难以招架。

然而,时下一些乩童,声称三太子上身,抡起刀枪不干别的往自己身上伺候,鲜血淋淋的画面教人头皮发麻,太子爷的神功护体、不惜皮肉真是不敢领教。乩童跳得浑然忘我,观客看得心惊胆颤!究竟所附体者是太子爷乎?不是太子爷乎?也许答案就像网友对“三太子喜欢吃炸鸡”的质问:“神佛怎么会如此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想变漂亮一点,有人想增加异性缘,有人想拴住爱人的心,或者是为了出名、发财等等,四处打听哪里有狐狸庙。看别人拜了有效,自己也想去拜,想通过狐仙的法术添点魅力,走走桃花。
  • 如果人家骂你“猪八戒”,你会不高兴,但你可知道“猪八戒”的“八戒”是哪“八戒”吗?话说《西游记》里那位老是犯错、贪图美色的猪八戒本名其实不叫猪八戒,“八戒”乃三藏给他另起的名字,指佛教中的八种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伎乐。
  • 小时候,觉得城隍庙是个阴森可怖的地方,尤其里面的鬼官差吏面目狰狞,挺吓人的!幼年的我,真不知此庙用意为何?只当它是游戏禁地,不敢擅入。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