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处车站 本报记者实地检验 设施不完善�高达七成五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5日讯】〔本报自由时报记者╱连线报导〕国内火车站无障碍空间是否令人满意?本报根据无障碍空间推广团体提供的指标,实地走访全台廿处进出人数最多的车站进行调查,发现竟有七成五的车站设施不够完善,至于旅客量较小的其他车站,台铁坦言“问题更严重”。

无障碍空间非仅身心障碍者才适用,老人、小孩、孕妇、带着小孩的大人,甚至提重物者,都有这方面的需求,怎样才符合标准?无障碍空间推广团体提供五项指标 – 进出车站动线要顺畅、购票处高度应降低、行动不便人士购票后前往月台须有辅助器具、电话、厕所也须符合他们使用的需求。

根据这些指标,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全台廿处去年旅客进出人数最多的车站进行大调查,仅板桥、树林、竹南、员林、高雄五车站完全符合要求。

不符标准的车站中,以动线不顺畅、行动不便者无法顺利跨越月台最严重。

近年,多数车站都陆续在老旧建物上增设无障碍设施,但设想却不够周到,可能满足了肢障者,却缺乏导盲设计,设置了残障坡道,却常有机车、脚踏车、杂物挡道。另外,新竹站为残障人士设置残障厕所,但空间太小、门往内开,都让人觉得不方便,基隆、莺歌、彰化、嘉义、屏东等车站也有类似问题。

首善之区的台北站所设的残障与亲子厕所,除标示不清、厕所内没有扶手外,甚至被游民占据洗衣、洗澡。除了硬体,台铁各式列车目前仅自强号有残障座位,也让人诟病。

由于设施不足,由站务人员协助行动不便者搭车,几乎已经是台铁各车站在硬体设施短期无法改善下,所采取的共同作法,不过,台铁各车站在此方面的服务素质良莠不齐,有需要者经常得枯候,或是排队排到一半,才被“发觉”引导。

台北站站务人员则建议,行动不便者搭乘火车,最好有人陪同,至少也应提早通知,让站务人员预先做准备;空间教育基金会筹备召集人唐峰正也认为,“提早说、提早到”,是有此需要者应该做到的基本工夫,大家应互相体谅。

台湾无障碍协会副理事长黄文斌说,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横越月台搭车缺乏辅助设施,应变措施则千奇百怪,站务人员满头大汗抬着坐轮椅的残障朋友爬楼梯、过天桥、横跨月台的画面经常在上演头。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