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行文化 艺阁艺术

董憓陵
font print 人气: 15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4日讯】艺阁是一种以搭设人物、布景为主题的戏阁,全名为“诗意艺阁”,相传是由庙宇信徒从泉厦引进台湾,至今约有3百年历史。

刚开始是以木板或塌塌米搭建阁棚,加以布置装饰,并由能歌能弹的南管乐曲艺旦,打扮成历史诗词或小说典故中的各种角色,坐在阁台上,演唱南管乐曲,并由4到8个壮汉扛抬游街,颇受诗人墨客的喜爱。在桃园、大甲、北港、斗六、台南等地,每年庙宇盛会,都会看到艺阁师父所用心制作的艺阁游行。

起源于汉

艺阁,源自于汉代的上元节点灯习俗。根据《佛教大辞典》:“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力胜之,明帝于上元燃灯,以表示佛法大明。后代效之。”此后由于历代仿效,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到了唐宋,遂订上元为灯节。

不过“点灯放夜”只是一种静态的展示;唐代开始,民间出现了“山车”和“陆船”的动态表演形式。清朝时,山车和陆船发展成民间迎神庙会的重要游艺阵头,因其外表颇似楼阁,故被称“艺阁”。

日治时期,艺阁多半由艺妓扮演。日本皇太子到台湾游玩时,政府当局曾强迫艺阵游行供皇太子欣赏借此表示欢迎之意,因而曾使艺阁极盛一时。后受战争影响,艺阁一度销声匿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又再度活跃于民间。

丙寅年(1986) 绕境工作人员合影(右三黄钰珍、右四黄金木)(妙员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艺阁的型态

艺阁可分“装台阁”及“蜈蚣阁”两种型态,装台阁是在木座上装置楼台亭阁,由孩童扮演历史或戏剧人物,或坐或立于台上;蜈蚣阁则是以多个艺阁串联而成,行进时宛如蜈蚣行走故名。

早期的艺阁是由真人扮演并以人力扛抬,逐渐演变至人力板车承载,另有牛车拖拉或装饰在三轮车上。随着时代进步,增加了铁牛车及马达三轮车的辅助,现由小货车发展成大卡车、大拖车承载,让艺阁装饰既壮观又炫丽。

黄金木老先生及其作品 (妙员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电动声光阁的始祖--黄木金先生

黄木金生于云林县斗六市,平日喜欢自我创作,一些竹片在他手中,很快的被编织成精巧的畚箕、摇篮以及鸡笼等工艺品。15岁就展现艺术天分,由于对布袋戏的热爱,除了自己缝制戏服及布偶外,更在自家庭院搭起小型的布袋戏台。

民国57年(1968),他首先利用电动花灯材料搭建醮坛,将传统静态只放古董的醮坛,改变成艺阁、电动花灯和传统醮坛合并,首创美轮美奂的现代民俗醮坛。

黄木金一生追求艺术完美,不计一切成本从事创作,作品不但细致典雅,而且亲自亲为,一针一线缝制艺阁衣服、制作成品,其子女在他的调教之下,一个个才艺出众、出类拔萃。

他被同界喻为创作奇才,一生获奖近90次,于先总统蒋公87华诞,台南公园所举办的电动花灯比赛,黄木金再次荣获全省总冠军,获颁“艺冠全省”的贺匾。在他的启发下,台湾地区之艺阁演变成以道具、模型装阁,加上炫丽灯光与劲爆音效,转型为另类的电动声光阁。

黄钰珍饰观音剧照(黄钰珍提供)

一代佳人--黄钰珍

黄钰珍是台湾艺阁大师黄金木先生的幺女,黄木金先生为当代台湾民间四大艺术家之一。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地带出独特的气质与韵味,也造就黄钰珍一生无限的艺术成就。

她曾留学意大利学习艺术,回国后致力于艺术创作及幼儿美术教育,才华洋溢、能歌善舞的黄钰珍,经常代表台湾到美国演出大型歌舞剧,自编自导自演,独特的音质流畅在古典与现代中,歌声清新雅韵,深深蕴含着东方人的气质。

黄钰珍获得无数奖牌奖杯(摄影/董憓陵)

黄钰珍个人专辑(摄影/董憓陵)

珍惜传统艺术并赋予新生命

感情路上曾经波澜重重,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黄钰珍还是一秉初衷,走上艺术这条不归路,问她为了什么?她说,坚持所应坚持,是希望能将中国古老艺术,如国画、花灯彩绘、花灯制作及美好传统、优雅舞姿流传下去。

因有感于中国古老文化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器具所取代,而中国传统艺术,所呈现的不只是艺术的表面形式,它具有更深的意义,也只有用中国文化“德”的内涵,才能诠释出舞艺的内在,换言之,传统文化就是“德”的表现!

40年前台湾艺阁最鼎盛时期,由于她父亲投入艺阁工作,让全家人也齐心为台湾的民俗艺术贡献所能。直到父亲过世,往日辉煌绚烂的艺阁作品也被电子花车取而代之。

编导儿童布袋戏至美国演出(黄钰珍提供)

忧心台湾传统文化逐渐没落,黄钰珍志愿将父亲所创作的传统艺术作品传承下去,并成立了文化艺术团,期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歌或舞或舞台布置、背景绘制……将中华艺术之美,升华为更具生命力的作品,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她希望能不断的透过中外交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传递到世界各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2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十二日专电)艺术家杨金池在十二日晚间开着他设计的国旗投影车游行曼哈顿,将中华民国国旗投影在中国大使馆、联合国总部及驻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建筑的外墙上,以行动艺术配合他在经文处展出的作品 -- “难解的结”。
  • 【大纪元12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十三日电)秘雕、史艳文、老和尚、苦海女神龙等是陪伴“四、五年级”成长的偶戏风云人物,十五日登场的台北县宗教艺术节将以布袋戏为主轴,呈现传统宗教艺术之美。曾荣获第五届国家文化艺术奖表演艺术类桂冠的小西园掌中剧团许王,即使已中风,仍以传统布袋戏让民众重温儿时趣味。
  • (大纪元记者赖友容/南县报导)对艺术文化及音乐推展不遗余力的奇美企业,邀请了台湾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的40位艺术家,为奇美电子1万8千名员工,举办“台湾艺术文化奖作品暨会员联展”,12日由参展艺术家于奇美电子总厂举行开幕仪式。这项联展开启了公司长期重视员工艺术教育的先例。
  • 时代广场位于百老汇和第七大道,西四十二到西四十七街之间,是纽约的象征,也是世界级的地标之一。时代广场的新年降球仪式世界闻名。
  • 自由时报记者洪友芳/采访摄影李琼惠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结婚后开始学拼布,学成两年后在家开设工作室教学,累积人脉与经验后,进而开设拼布艺术店;她说,拼布原本就是她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事业,又能兼顾到家庭、孩子,真是非常幸运的组合。
  • 【大纪元12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十四日电)为推动公民美学活动,文建会委托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策办、淡江大学建筑系协办的“公民美学行动列车”,将于明天起在新竹县竹北市新瓦屋聚落忠孝堂举办“新瓦屋聚落文化节|再现六家旧风华”。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