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宇生
font print 人气: 307
【字号】    
   标签: tags: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我的处事哲学,这句话让我学会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与顺境。

当我生活顺利、如意春风时,满心开怀之余,我提醒自己不能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要能谦虚待人,与人为善之外,还要能乐于助人。我心里明白,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猴子再会爬树,都有摔下来的一天。因此,我常常以“比上不足”提醒自己,无论是工作、家庭、学业、待人、处事等方面,我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不能迷失于掌声之中,只有谦卑看自己,才能不断地突破自己更上层楼!相反的,倘若站在高处而忘形忘我,一旦失足坠地,悔已晚也。

当我遭遇生活的不顺遂时,也许会一时感到消沉,但是我会试着努力理顺心情,重新站起来,看看那些生命的斗士,手足残缺,生命却灿烂无比;拾荒老人为办学,不论风雨而做的点滴努力;绝症患者为争取生命长度,坚强地呼吸着一分一秒的空气。是啊!与其沉溺悲情、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我选择以“比下有余”来惕励自己:四肢健全的我怎能作“穷途末路”之叹?和这些人一比,我当学习感恩,感谢生命中让我淬炼及成长的人事物;我当学会勇敢,再度扬起帆,驶回生命的航道,迎向波澜起伏的人生,激荡出生命的浪花!

其实,人的一生充满着许多的变数,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句话,让我在其中学会处变不惊,进而享受着生命带给我无尽的感动与惊奇!@*
(http://www.dajiyuan.com)

更多:君子之交淡如水【名句中的人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苏辙(1039~1112),享年74岁,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宋史苏辙传》)。
  •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元年,享年78 岁。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是名门望族。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
  •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常以感叹时光短暂为题材,提醒人们要及时努力,莫虚掷光阴。白居易于《琵琶行》一文中曾说:“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然而,对于流逝的时光,又有几人能潇洒从容以对呢?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信与仁义礼智同为最重要的伦理之一,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人非常重视诚信,讲究“诚”,是指以诚待人;讲究“信”,是因为“人无信不立”。《圣经》中说:“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

  •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禅诗在人生的哲理上阐释了以退为进的道理,亦说明了谦冲为怀的宏大心胸。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意指:“一个人静心独处时要时常反省自己所犯的过错;和别人闲谈时切莫谈论他人的是非。”
  • 由于人世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欺软怕硬的人,因此就使世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自以为以刚克刚才是聪明的表现。其实真正的强者都懂得以柔克刚,那才真正是大智慧的表现!《老子》一书在第七十八章中对 "柔弱胜刚强"作了以下阐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尤其当一个人处于弱小劣势的地位时,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取胜之道。一个人的纯善之心就是一种至刚的柔和,它足以战胜人世间的任何刚强。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诗之五)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