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漫谈

造型艺术中的“笑”

慈璇
font print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 ,

农历年初的电视新闻报导中有一则有趣的新闻,说日本兵库县有一座寺庙正举行大笑祈福仪式,参加的民众个个以开怀大笑来祈求新一年的好运连连。大笑可以用来祈福是挺新鲜的事,但以大笑来增进身体健康的论调并不少见。印度就有一位内科医师克特利亚(Dr. M Kataria)在多年行医和研究后发现“笑是最好的良药”,且大笑所引起的动作和瑜伽的呼吸十分类似,因而和教授瑜伽的妻子发起成立“大笑俱乐部”,积极推广“爱笑瑜珈”。据说,现在全世界有5000多个大笑俱乐部,其中印度就有3000个,而在台湾也已有人成立。

古希腊女神 (公元前六世纪末)

古希腊 库罗斯 (公元前530)

在古今中外的造形艺术中,不管立体的雕塑或平面的绘画也好,不乏有表现各种笑容的作品。但以一种笑容能普遍地出现在某一时期与地区的造形艺术中,且形成一种艺术表现特征的,莫过于西洋美术史家所称的“古拙的微笑”或“古风式的微笑”(Archaic Smile)了。此一词在古希腊的雕刻史上,指的是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480年间的人物雕像中所出现的脸上表情。此时期的古希腊雕像属发展的早期,男女雕像中大多有着杏仁形双眼和半月形嘴唇的形式化微笑表情,带有一种愚拙、生涩且神秘的感觉,令人不禁联想起熟睡婴儿将醒不醒前那稚嫩、安静、浅浅的、却又不知所以的笑容。这种表情在更早的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地区的女神雕像中也普遍存在。因此,有学者认为古希腊雕像这时期千篇一律的生硬微笑表情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为雕塑刻技巧不纯熟的缘故,可能多少和当时雕刻家所要表达的精神状态及当时希腊人的审美意识有所关连。

略带神秘感的“古拙的微笑”经中世纪的沈寂之后,似乎在崇尚古希腊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又复苏了,其中十六世纪初达文西的旷世名作“蒙娜丽沙的微笑”大概是最有名的一例。达文西在这张画名作中以自创的一种“晕涂法”(指让轮廓显得朦胧和模糊,而色彩呈现柔美的渐层变化)来表现主人翁的眼角和唇角,使蒙娜丽沙的神秘微笑五百年来不断地牵动着观赏者的心思。

北魏大佛 云冈石窟

这种“古拙的微笑”藉由与希腊艺术有关的印度犍陀罗(Gandhāra)佛像艺术(注一)也传到中国来。北魏云冈昙曜五窟的摩岩造相可说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由北方鲜卑族的犷野精神融合印度犍陀罗造像艺术所造出的佛像,整个形体硕大庄严、气魄动人;细看之下,佛像有着细长如杏的眼睛,肃穆的表情中,嘴角竟也泛起一丝微笑,似乎永远传达着佛的无限包容、慈悲与爱的信息。

北周 菩萨像 敦煌290窟

中国初期佛像的表情大都带有几分生涩、神秘的“古拙的微笑”。不过,随着佛教的渐渐汉化,佛像的笑容越来越生动、开朗起来,那份神秘感也就越来越少。例如到了唐代,敦煌的彩塑菩萨的笑就已是全然展现出温婉女性美的笑容了。

参考资料:1. 庄伯和着 民俗美术探访录
2. 李霖灿着 中国美术史稿
3. 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八期(1987.11),页131-135

注一:
犍陀罗(Gandhāra)是古印度贵霜王朝(西元一世纪至三二0年)的二大佛教造像中心之一,地理位置大约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东部。该地区在公元前三二七年,曾被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占领,后来又为具希腊化(Hellenistic)文化的大夏(Bactria)所统辖,因此,犍陀罗文化中带有极浓厚的希腊色彩。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展览以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引领观众从物件反映出来的人情物趣,走进文学、艺术交织的美学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贵族世家的荣景,看见《红楼梦》的绝美与哀戚。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 无论古今,艺术家创作常以自然为师,像不像“几”分样,活灵活现的动物更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泉源,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人气国宝展11月起由郎世宁〈百骏图〉领军,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贴金鸭薰〉等6组件器物精品,邀观众品味艺术家们出神入化的“写真”技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