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千年葫芦百变身

葫芦蒲仔大观园
子嫣、文敏采访报导
font print 人气: 21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葫芦的历史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句源自古书中的神话故事。在传统书画中,我们常常看到作者把葫芦描写成神仙的法器,像八仙中的李铁拐,还有家喻户晓的济公等等,画像中的神仙,总是在腰际挂着一个葫芦。

葫芦除了是传说中神仙的法器之外,它还是中国人的日常用品。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赞誉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说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此可见其悠久的历史了;古时候是容器,里头可以装水、装酒的葫芦;对半剖开了便成为盛水的“瓢”。

葫芦的功能
葫芦的名称很多“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应用非常广;到了现代,已经褪去实用性的葫芦,在人们心中可从来没有消失过;葫芦又名蒲瓜,也是蔬果菜肴,营养价值很高,是庶民百姓价廉物美的家常菜。

顶着曾经身为神仙法器的光环,就此葫芦在人们的心中成了吉祥的象征,认定它具有避邪、聚财的功能;甚至于还可以用来降妖伏魔。(降音同详)另外,喜欢往谐音上找象征意义的中国人,认为葫芦音寓“福禄”,加上他的藤蔓绵延伸展,结实累累,所以又含有绵延不?、多子多孙的寓意。

葫芦还可以斩桃花、可以聚财,一般当艺品的,我们叫它有传承,它意义也很好。

江宗庆和他的葫芦

江宗庆悠游在葫芦创意天地

*江宗庆的缘起

现在的葫芦几乎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已完全被塑胶用品所取代;但如今郤还有人执守着葫芦的天地,葫芦工艺家江宗庆话说从头。

江宗庆说二十几年前在花莲教书,有一个机缘知道朋友在玩葫芦,也跟着玩起来。因为他有美工基础,所以玩到现在二十几年,都不曾间断过。没想到一头栽下去后,竟然二十几年来从此沉浸在葫芦世界中。

江宗庆说因为自己字体还不错,开始在上面先写字,慢慢再研发到勾边、阴雕,参考那些木雕的做法来做。就这样一面观摩着木雕的做法,一面自行练习,从最简单、最好上手的开始,一点一滴累积到成为葫芦雕的专家。

江宗庆走过二十几年自我摸索的学习过程,直到成为葫芦工艺的个中高手,他一点都不藏私的把所有的绝活,拿出来和有兴趣的人分享。

*葫芦的生态

葫芦主要栽种的时间在春季,蒲仔是全日照的,阳光要很充足,一、两个月它就开始生长。播到田里面,把蕊摘掉,从叶里面,再长出子蔓,子蔓一开始成长葫芦,大概四个月到六个月之间,就可以采收;一般都让葫芦的藤自然枯干才采收,因为要当艺品用的,让它能纤维化,越硬越好。

葫芦表皮青翠,天然瓜果很有弹性,经过成熟后,再让它自然枯干,就成为坚硬木质化的外壳,整个转变过程的神奇造化,真的是巧夺天工。

一般变种的蒲仔,很容易杂交,所以它的品种变化非常多。有长柄蒲、牛腿蒲,我们食用的叫刀蒲,也有叫做梨仔蒲,从日本也引进了很多品种,有瘤蒲、还有长柄蒲,还有叫孔龙蒲,也有叫天鹅蒲。

*葫芦的工艺制作

葫芦在成长的时候,可以用木箱子,把它塑造形状出来,或是用绳子,把它绑出喜欢的形状,另外有一种用针可以雕刻它,它会结疤。葫芦高手更善于利用半自然的技法,用压缩、诱导的方法让成长中的葫芦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到工艺家的童心童趣。

葫芦雕刻的过程

一般先把葫芦钻孔,把整个葫芦泡在水里面,让里面的肉质完全腐烂,腐烂以后把种子倒出来,葫芦里面很干净,晒干以后,我们还是要经过漂白处理。

葫芦比较肥沃的,皮比较厚的,我们做雕刻;比较贫瘠的,皮比较薄的,我们做彩绘。

一般教小朋友,做彩绘葫芦。把葫芦稍微打湿,涂上喜欢的颜色,叫做流彩,让它自己去流动。
从流彩画法,到精致描绘的工笔画法,这可不只是依样画葫芦而已,江宗庆创造出既独特,而又别致的艺品来。

爱葫芦成痴的江宗庆说,自己在种植时天天到园子里,观察经由简单的操作而变化出的花样,在过程中也得到很多乐趣。

*葫芦的雕法

◎类似浮雕的表面刻法:
一般从葫芦的轮廓开始刻,刻完后就是一般称为勾边的作品,然后直接彩绘。勾边的作品,感觉会很单调。葫芦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木质化的表皮,它却也很坚硬,必须用钻石刀来刻画,等冲过了最表面的那一层皮,靠近里面的结构就较松软一些了。

巧夺天工的葫芦雕刻艺术

◎镂空的雕刻方法
选到葫芦以后,就开始画稿,用白色的开始画。镂空一般雕刻刀要用钻石的,一刀就要把它钻到里面来。它雕刻的部分把它渗透进去。白色的部分不能雕掉,因为白色是要留的东西。

二十几年来,江宗庆作品提升很多,到现在最高级的是镂空的作品,大家比较喜欢。

葫芦艺术嘉年华

*风情万种 浑然天成

一心钟情于葫芦的江宗庆,用他毕生的美术才华,把葫芦推向艺术化,创作了千百种风匦的葫芦作品,让失去了实用性的葫芦,得以在工艺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

在葫芦世界游艺二十几年的江宗庆,相当熟稔葫芦的多变面匦。他利用既有的自然形态造型,再巧妙的加上几笔,即成为仿若浑然天成的作品。

*葫芦蒲仔大观园

这一场名为葫芦蒲仔大观园的展览,主要展出的是葫芦工艺家江宗庆的创作品,圆圆滚滚的葫芦琳琅满目的陈列一室,看起来相当讨喜。

单就天然的造型就有很多种,有浑圆的、有细长型的,真是环肥燕瘦,令人目不暇给。

模仿动物造型的创作品,幽默逗趣,让人看了不禁发出会心的一笑。

千禧年刚好是龙年,江宗庆就开始想到做龙的东西。龙在镂空方面比较容易表现,从千禧年开始做龙,现在这几年龙的作品很多,而且一般国人很喜欢镂空的作品,它看起来很有透视的样子。

龙的图腾一向深为中国人所钟爱,江宗庆雕它千遍也不厌倦,因此他创作了很多让人引发思古幽情的精美作品。

云雾中的游龙活灵活现的翻腾着,这些优美典雅的龙型葫芦雕,不但相当受到观众的喜爱,更受到很多收藏家的青睐。

说到名人收藏自己的作品,江宗庆不自觉的露出满意的微笑。江宗庆巧夺天工的刀下工夫,让葫芦上也能展现出荷花的美丽风采。

这个作品是日本的葫芦,一般我们都喜欢说难得糊涂,难得糊涂一下不错,但是它是葫芦,再加上葫里,难得葫里糊涂,意思也很好。

千年葫芦百变身

江宗庆的葫芦里有千变万化的宽广世界:可以简朴素净,也可以繁复精彩;可以工整典雅,也可以谈笑戏谑;江宗庆的葫芦雕刻作品,有千变万化的多样风采。

江宗庆的葫芦作品,有的看起来美仑美奂、古朴典雅,有的则是含有幽默逗趣的温馨小品,真是丰富多采;假如葫芦真的是从神仙世界一路跌落到寻常百姓家,如果它真有灵知的话,应该会满意江宗庆为它创造出来的葫芦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访台湾台中万和宫,一览山西国宝级剪纸艺术家辛爱英女士的“金猴迎新春─山西剪纸艺术展”,不禁赞叹中国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这场从山西远道而来的精致剪纸创作,是由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的何世龙夫妇所精心规划…
  • 千百年来,东方艺术都是以师徒相承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不像西方艺术有正规的学校、理论和训练方式,因此,东方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和风格,就成为艺术独创性的真正来源。我们曾经为读者介绍了台湾的灯笼彩绘艺术;今天,我们将再次挖掘出台湾另一项传统艺术――漆陶工艺之美,让失落的民间艺术再现风华。
  • 1941生于南投县草屯镇农家,童年牧牛的李毂摩,婚后八年的时间,一面从事裱背书画及篆刻印章行业,一面不断的参加各种画展、书法竞赛,直到拔得了许多头筹,成了大奖的常胜军;数十年来以能画、能书的高超手艺闻名于台湾画坛。
  • 在人类历史上,雕塑艺术的起源极早。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雕刻的遗迹。今日,雕塑艺术在西方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十九世纪以前,雕塑艺术多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至今我们还可从古老的建筑物中,重新发现雕塑艺术之美。
    台湾雕塑艺术家余灯铨的作品,虽然没有西方雕塑品的雄伟壮丽,但其自创、独特的东方风格,他近几年来创作了“童年往事”系列的作品,一个个活泼可爱又生动逗趣的孩童雕像,让人看了就打从心底愉快起来。
  • 在东方,古寺庙宇,流传了数千年来人们对神、佛,和道家真人的歌颂!在创造庙宇艺术,祈求上苍庇佑的同时;人们不忘提醒自己,相信神佛的慈悲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学习谦和有礼,以免形成贡高我慢的劣习。一般说来,道德水平较高时期的人们,多奉行上天传予人类的真理大道,具体实践道德伦理、仁义礼智信等规范。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展览以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引领观众从物件反映出来的人情物趣,走进文学、艺术交织的美学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贵族世家的荣景,看见《红楼梦》的绝美与哀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