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生命本是天上仙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0日讯】出生为人,最大的困惑莫过于无法确知自己生命的来源。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死?这是人心中最想知道却又无法解决的疑问。因此,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以及人世间的圣人与贤人都曾经不懈的探讨过生命的来源。关于人类真正的生命本源,虽然在科学界有许多假说,却没有令人十分信服的定论。

1859年,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种间相似性的一些零散的事例,融合前人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一步地进化来的。然而,一百多年的考古发现证明,所谓的猿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进化论只是一种假说。因为仅从地球自身寻求生命起源遇到了太多的问题,所以人们开始把探索生命起源的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向宇宙探求生命的奥秘。在1907年,瑞典物理学家阿累尼乌斯(S Arrhenius)就提出,生命不是在地球上自生的,而是以微生物种子的形式从太空中飘送过来的。这种原始孢子来源于别的星球,它们可能是受到入射光的压力轻轻地被推到我们这个地球上来的。他称这种理论为生源说(Panspemia),意即“随处都有的种子”。在1971年9月,克里克(F Crick)在地外文明通讯会议上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于宇宙高级文明,用无人飞船送到地球上的微生物。有两个事实支持这个理论:一是遗传密码的一致性,表明生命进化中曾在某个阶段越过了一个小种群的环节;另一个是宇宙年龄可能是地球年龄的两倍多,所以生命有足够长时间,第二次从简单的起点进化到高度复杂的文明。克里克用定向生源说表示,某种高级生命有意识地用某种方法把微生物发送到球上来。虽然这些理论都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类的起源绝对不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进化论的假说虽然源自西方,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一批西方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咨询医生,精神病学者一个个相继投入轮回转世的研究。他们著书立说,影响面很大。1982年盖洛普民意测验说,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生命在轮回转世中永远存在,而英国的民意测验还高于四分之一;至于相信人死之后生命会以某种形式存在(不一定是轮回)的人则高达三分之二。由于生命永存的观点与猴子变人的进化论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西方主流国家中不相信进化论的人可能占三分之二左右。相反,东方人几千年来的佛道文化没有进化论这种设想,但是当今相信进化论的人中,比例最大的是中国、前苏联和原来的东欧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国家权力被用来禁止或灌输信仰。中共恶党自从1949年以后就一直在持续地压制和迫害各种宗教信仰的同时,强制性地灌输“无神论”、“科学共产主义”和“进化论”。经过漫长五十六年的强制洗脑,许多中国人都声称,“我是信仰进化论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主张生命永恒的轮回转世之说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佛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炼的人在入道得法之后就能详细的知道自己生命的本源,并且通过修炼返本归真,功成圆满之后返回自己原来的天国世界。正如《梦醒》歌词中所写的那样:“轮回转世几千年,进进出出为哪般?功名利禄不长久,世道兴衰全在天。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败过眼烟。是非本是前世怨,得法破迷上青天。”圣人说:“现在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高层次来的生命,而且多数层次很高...”(北美巡回讲法)。因此,笔者善心劝告迷中世人:生命本是天上仙,返本归真莫等闲。寻找真法最重要,修炼才能把家还。(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吉林恶吏散毒尘 燕赵匪警灭人伦 九江昏昏震灾现 汕尾凄凄添新坟 结缘中土千万载 心系神州十亿人 唤醒众生千百万 退垮邪党迎新春
  • 世间有许多人虽然满怀壮志的准备着做一番大事业,却不能认真的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然而,人世间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很多小事所组成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可以完全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任何无心无私的充满友善的举止行为,都将会给人带来不可预想的喜悦。
  • 古今往来,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诚信都被视为一种传统美德。在人生旅途中,人们也许会因为坚守信用损失掉一些眼前的物质利益,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树立真正诚实的信誉,广泛的被他人信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 人世间的好人遇事经常讲修养与涵养,修炼人则经常谈论如何修心养性。一个人的心性或修养与他的宽容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人有宽容品自高。如果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他的思想境界就已经很高了,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高尚的思想境界。
  • 一个人活在世间而没有进取心,或者是一个修炼的人失去了精进心,他们的处境也就像这故事中的天鹅一样,虽然表面上生活无忧,舒适悠闲,但是在不远的未来却潜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珍惜光阴就是珍惜生命,对于贪图安逸者来讲,那群天鹅的下场足以使人引以为鉴。
  • 诗:未雨绸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