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气韵与内涵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一切艺术的内涵与关键,都是气韵问题。是以要了解中国艺术,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假定气韵是有世界的通性的,而中国人也未尝独占自然气韵的专利权,惟很可能的寻索出东西两方的感情强度的差异。

与外国回异于气韵的崇拜非起于绘画,而乃起于中国书法的成为一种艺术。这是一种不易理解的中心特有艺术文化,中国人往往以愉悦的神态,欣赏一块寥寥数笔勾成的顽石,悬之壁端,早以观摩,夕以流览,欣赏之而不厌。此种奇异的愉悦情绪,等到欧美人明了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原则,便是容易了解的。

自己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可说投入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从学生时期习写唐楷褚遂良、柳公权入手,到篆、隶、行、草书的广泛学习,逐渐从书法中抽象的气韵中体会出丰富的内涵与精深,最近开始着重在元朝书画家赵孟頫行书的研究,说到赵孟頫,顺道谈及他的太太管夫人也是一名画家,善于诗词,当夫妻两人都在中年的时候,赵孟頫对她的爱情似乎减退,想纳一个妾。管夫人即作了下面这一首小令,使她的丈夫看了很感动,便取消纳妾的念头。

你侬我侬,
忒熬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你,
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
再捻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这也可以看出书画家赵孟頫极有文学素养,能因一首诗的感动打消纳妾的念头。事实证明书法这项艺术潜移默化,它供给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的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不仅如此,严谨的心正则笔正的书法哲学内涵,让研习书法产生心性的宁静功夫,从而对于情绪管理也有极佳的稳定作用。

谈论中国艺术而不懂书法及其艺术的灵感是不可能的。举例来说,中国建筑物的任何一种形式,不问其为牌楼,为庭园台榭,为庙宇,没有一种形式,它的和谐的意味与轮廓不是直接摄取自书法的某种形态的。

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因为中国书法所使用的工具为毛笔,而毛笔比之钢笔来得潇洒而机敏易感,故书法的艺术水准,足以并肩于绘画。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于其自然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的浑然天成,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表现方式,在于以毛笔作为工具。

赵孟頫为讲他自己的绘画山石,有如其书法中之“飞白”,而其绘画树木,有如书法中之篆体。绘画的笔法,其基本且肇端于书法的“永”字八法。苟能明乎此,则可知书法与绘画之秘笈,系出同源。

我们可以发现到,中国书画本同源,除了赵孟頫外,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的画真可谓:“书中有画意,画中有真趣。”天真纯熟地将书融入画、画中有书的敦厚风格。

据我看来,书法艺术表显出气韵与结构的最纯粹的原则,其与绘画之关系,亦如数学与工程学、天文学之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

书法艺术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每一个书家都想尽力创造独具的结体与气韵上的新姿态。问题是大部分的人无法有耐久的耗费在书法的结构与线条的变化中,这是一辈子的“生命的书法”,当书法不再只是书法,而能用毕生的生命唤化真正的书法艺术,那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美之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语:“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点的好东西。”而既然放错了地点,就不妨重找个地方放,谁找对了这个地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异彩。
  • 由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书名便可知道,“审美教育”或“美育”即为书中所探讨的最主要观念。美育是提升精神境界,达到精神自由的教育;美育是培养道德人格,建立社会和谐的手段。由此可知,席勒所讲的“审美教育”不只是以各种艺术为内容,“审美教育”更有全人教育、精神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理想。
  • 激励就是力量,想像比知识更有力量,神话比历史更令人心服;

  • 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语:“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点的好东西。”而既然放错了地点,就不妨重找个地方放,谁找对了这个地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异彩。
  • 人之性格一部分是先天的,其笔调亦然。然而风格需要经过后天的修炼与雕琢。无怪乎德国大文豪说了“才华养于平静,性格成于激流”的智慧妙语来。
  •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这是没有体会出读书乐趣的人最佳的写照。
  •   耐心是心的一种性质,可以藉由蓄意的练习而大幅提升。我发现可以磨练耐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创造真正的练习周期,也就是在心中设定练习耐心艺术的时间周期。生活本身变成了一间教室,课程叫做“耐心”。
  •   这是我在几年体会到的佛教哲理。它一再提供我所需的心灵视野,引导我朝向一个更可以接纳的自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