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散文:父王

萧萧
  人气: 1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哥:

最近父王常感头昏,医生也未说明原因,目前正在吃药,略有好转迹象,父王要你们不必挂意。

你需要的玄天上帝护身符,父王已在昨天深夜求得,缝好香囊,再让美暖为你带去。父王交代:一定要挂在车内显眼的地方,不可带进厕所等不洁之处,请注意。
                              二弟谨上

弟弟的来信,十几年来大约都是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信中一直称父亲为父王。 国父说:民国的建立,就是要让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都当皇帝。所以,“朕”以为弟弟这样称呼父亲,实在是最恰当不过了。

在我们“宫”中,父亲真的就是父王,从小我们都怕父亲,老鼠看见猫那样。小时候,我因为上面有祖母顶着,总算还有个避风的港湾;弟弟们长成时,祖母已经驾崩,我们完全失去可以依傍的荫佑。不过,也从这一年,我们发现父亲好像也失去了他精神上的某一个依据,也有落寞、无言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怕父亲。直到来到女子学校以后,学生要求我永远保持微笑,说她们怕见我不笑的脸,我才想起父亲的脸也是这样“不怒而威”。怪不得前些日子有个女孩子说我的脸很有“气派”,同是这样有气派的脸,使我们小时候永远“立正”跟父亲说“是”。

我们难得看见父亲笑,虽然父亲的脸上有个很深的酒涡,笑起来好像一朵花在水池子里漾起涟漪。

我们难得看见父亲笑,虽然父亲口中有着两排洁白无比的牙齿,笑起来好像黑人牙膏的广告。

不过,我们常听到他跟厝边隔壁的阿伯阿婶聊天时,那几声宏亮的笑声,真的像山寺里的钟响。

其实,不止我们怕他,邻居的小孩也怕他。哭个不停的小孩,看到父亲走过来,吓得连哭声都吞回去。如果父亲再冲着他露齿一笑,这个孩子往往不知所措,要等父亲走得很远很远了,好像忽然想起什么,哇的一声,惊天动地,哭了起来。

除了我们兄弟,父亲不曾对谁凶过。父亲凶起来,讲话都非常简短,训词也很扼要,一声“站好”,就足够我们反悔好久了。有一次,我们一大群小孩在玩,我打了一下弟弟,刚好被他看见,他气极了,喊了一声“过来”,除了我和弟弟以外,竟然还有三个小朋友也脸色苍白地跟着跑过去,挺挺地站在他面前。

叱咤则风云变色!

不过,狮子不一定常发威。父亲说:“常常大小声的一定不是狮。狮,是深山林内的狮;知,是心肝内的知。”这几句话是用台湾话说的,我很喜欢,所以记得十分清楚。狮子不会常发威,真正的“知”也不是时时挂在口头上。刻刻向别人炫耀的,那不是真知,不是大智。所以,小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天。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天有多大,因为父亲的“知”藏在他的心肝内,偶而透露一点,对我来说,那就是一片森林。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在课堂上引述他说的话,不能不珍惜那话语中的一草一木。

我是长子,每次祭拜祖先时,都指定我跟在身边学他烧香、烧金,学他口中念念有词。只是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他跟祖先嘀咕什么。每次我都祈祷:“神啊,祖先啊!保庇阿妈、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保庇我会读书。”把这两句轻声念完,斜过眼睛看看父亲,他还在念念有词;我只好再请神啊祖先啊保庇阿妈、爸爸、妈妈身体健康。重复了好几遍,祖先都快要不耐烦了,父亲的祈祷词还没说完。我不能不承认:父亲比我有学问多了!

有一次忍不住问他:

“阿爸,你都跟神说什么?”

“求神保庇咱大家啊!求神给咱们国泰民安啊!”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样的成语不是从书本上认得的,而是父亲传授给我的。人,神,家,国,好像从一炷香的袅绕里,那样谐和地融揉在一起。我学不来父亲那么长的祈祷词,但我学会他的虔诚,学会他的国泰民安。

每次自我介绍,往往我这样开始:“我姓萧,我爸爸也姓萧,所以我叫萧萧。”这是开玩笑的话。接下来,我总郑重其事地说,慢慢地,说:

“我是,农夫的儿子。”

士农工商,谁是四民之首,我没有特别的意见,但我以父亲是农夫为荣。虽然父亲很可能是四千年来我们萧家最后一代的农夫,虽然我一点都不像拿锄头长大的人。但我时时警惕自己,要能挺得直、挺得住,要能弯下腰工作,要能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我最羡慕父亲身上那一层韧皮。古铜色的肌肤真是农夫的保护色,那是太阳炙烤的、雨淋的、风刮的。

光滑的韧皮,苍蝇昆虫不能停留,蚊蚋不知如何叮咬;睡觉时,从来不曾挂过蚊帐、点过蚊香;光裸的背肌、臂膀,平滑得像飞机场,只是蚊蝇却永远无法下降。

那真是发亮的背肌,一堵不畏风寒的墙。

手脚上的厚茧又是一番天地。不论怎么撕,依然胼胝满掌,特别是脚掌上的厚茧几乎已成了鞋一样的皮,甚至于龟裂出很深的痕。我曾看见父亲以剪刀修剪那层厚皮,仿佛在裁减合身的衣物。

“阿爸,这样不会痛吗?”

“怎么会痛?这是死皮。”

一层血肉皮肤,如何踩踏出另一层死皮?砾石、炙阳、冻霜,不尽的田间路,来回的踩踏,我不曾看见父亲皱眉、叹气。父亲不怕冷,不怕冻,不怕霜。再寒,也是赤着一双大脚在田埂间来来去去。他常说:

“没衫会冷,我有一袭‘正’皮的衫啊!”

这样开朗而幽默的话,当然多少也遗传了一些给我。每次穿着那件仿制的皮外套,总有人问我是不是真的皮衣,我的答案斩钉截铁:“真皮——”,相当肯定:“——真正塑胶皮。”

所以,就父亲而言,皮已如此,牙齿就更不必说了。他永远不能想像牙齿会痛,他说:
“骗人不识,不曾听过石头会痛的!”

牙齿像石头那样坚硬,怎么会痛?到现在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牙齿痛——这一点,好像我的学问比他大些。

只是,面对天空,我又嗫嚅了。

我不敢跟他形容牙齿疼痛的样子,我渐渐学他忍耐人生苦痛的那一分毅力。

转载自尔雅出版社《来时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我的妻子贺秀玲2003年在文登做法轮功真相资料,被烟台公安610绑架,长期关押在芝罘区看守所,受尽酷刑折磨。2004年3月11日早7点30分,烟台公安610、芝罘看守所伙同烟台硫磺顶医院将没有停止呼吸的贺秀玲送入太平间,在太平间她的下身还被赤裸冷冻。直到11时左右亲人在听到这不幸消息赶到时,发现她的双眼流出眼泪。”
    我不敢想像,受尽凌辱的生命,在感受到亲人的关爱时,无力表达的痛楚,眼泪是她唯一的告白,那些许还能感知的生命是怎样的心情。
  • 萧萧《想忘了》MV 超现实主义的影像呈现
  • 组图:纯情小美女萧萧 台北签唱会现场写真集
  • 在都市繁华的街道上,我们已经难于看见一大片完整的天空,总是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切割得不成样子,还蒙上层层灰雾,偶尔看见一小片晴蓝,仿佛行乞多年的老丐,一身褴褛,局促于巷道的尽头,免不了为计程车所追咬。比较幸运的,映照在玻璃帷幕墙上,却也失去了永远的自由,一格一格的玻璃帷幕就是拘囿他们的小天地,稍不小心,溢走出去,瞬即化成了恼人的烟尘。

  • 我不是美食者,祇要合情趣的都吃,近在厝边,远处也有些常常思念的饮食料理的朋友,所以,两肩担一口,台北通街走。但每次出门访问,就多一次感慨,过去的古早味越来越少了。
  • 中华商场初建和繁盛时期,出现的各地小吃,都保持各自特殊的地方风味,其中涵隐着载不动的沉重乡愁。这是近几十年台湾饮食发展,非常重要的转折。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他们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学,终于夏济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脑溢血过世,横跨十八年,从未间断。不论就内容或数量而言,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要事件。在历史惘惘的威胁下,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饶有魏晋风雅,尤见手足真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