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际环保事务待整合 陈重信吁思考WEO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十六日电)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与前美国副总统高尔共获诺贝尔和平奖,正式宣告全球暖化已是不可忽视的议题。但“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保协约执行绩效不彰,各项环保工作无法整合推动也是事实,环保署长陈重信呼吁国际慎重思考成立“世界环境组织(WEO)”的可行性。

在台塑大炼钢厂环评案、彰工火力发电厂环评案、苏花高速公路环评案等争议未解时,行政院环境保护署长陈重信由民主进步党籍立委身份转换成环保署长,虽然他有美国环境保护署任职资历,但他的台独背景却更为人知,上任即备受质疑。陈重信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一一解答各界质疑。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是公众最关心的环保议题,环保团体多次批评政府部门在台塑大炼钢厂等重大开发案的态度暧昧,环保署、环评会更被质疑没有专业坚持,放任政府以旧思维追求经济成长,警告可能因此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得不偿失。

陈重信表示,台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百分之一,显示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但环评会的十四位专家委员各有专业,都是一时之选,他对环评委员会的委员专业充满信心,也呼吁民众要对环评会有信心。

他说,虽然台湾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却是第一个提出“温室气体减量法”草案的开发中国家;环保署也已成立“温室气体登录平台”,开始试办企业自愿上网登录、接受盘查制度,进行多方面努力,却因台湾不是联合国会员国、京都议定书成员,很多努力被忽视,也无法适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减碳政策,“对台湾相当不公平”。

但由联合国主导推动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执行成效,近来也备受质疑,许多第一阶段生效的缔约国都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以致发生部分缔约国到国际市场上搜购“减碳额度”,核能电厂被视为因应“京都议定书”的灵药,核废料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被刻意忽视。

陈重信认为,环保问题是跨越国界的,而联合国主导成立的多个国际环保组织,如“京都议定书”,却可以划设虚拟的环境国界,排除台湾,而且推动各项环保工作的成效不如预期,“陈水扁总统今年五月提出成立世界环境组织(WEO)构想,应该被认真思考”。

陈总统曾公开表示,面对世界环境恶化的各项议题,需要一个全球环境治理机构整合跨国界力量,全面地、没有遗漏地解决问题,WEO有必要尽速成立。

透过多次与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友邦的高峰对话,陈重信说,目前至少已有十多个国家表态支持WEO构想,环保署会更加努力与国际接轨,突破在政治压力下存在的虚拟环境国界,也呼吁国际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