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庆:《民主论坛》不能走

沈良庆

人气 3

【大纪元4月12日讯】因为遭到日益严密的网路封锁,加上自己的操作技术太差,很长时间无法同海外朋友联系,有将近半年未进网吧,对外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平日除了象孤魂野鬼一样沿街瞎溜,就龟缩在家中读书、胡思乱想,文章也不写了。前段时间听到御用文人兼橡皮图章副委员长成思危关于港人“搞政治”会使香港“边缘化”的奇谈怪论,忍不住又要胡说八道,写了篇又臭又长的批判文章。前日晚,抱着侥幸心理走进网吧,还算幸运,稿件发出去了,即时收到洪哲胜先生按要求发来的“OK”回信。如用汉字,只能收到一堆错码,无法判断他收到的是否也是一堆错码。尽管我不懂洋文,网警还是逼迫我在通信时“去中国化”。发稿之余,顺便收看邮件,从每期寄来的《民主论坛》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消息:该刊因财政困难可能无法象过去那样支付稿酬,甚至面临被迫关闭的危险。

读着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作者就此写的呼吁书和文章,我心里感到很难过,也想跟《民主论坛》的财政赞助人(如台湾民主基金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能理解基金会慎用和节约资源的考虑。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哪怕是有政府赞助的),资金来之不易,理应杜绝浪费,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符合基金会宗旨的最大效益。只有象中国这样的极权专制政府,才会不考虑纳税人的意见,仅仅根据自己的专断意志和利益需要决定征多少税、向谁征、如何征和花多少钱、为谁花、如何花。这种极权专制的财政制度当然意味着无节制的搜刮和浪费。根据我自己这些年来同《民主论坛》和洪先生打交道的经验,以及朋友们的观感,向该刊提供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算是好钢花在刀刃上。《民主论坛》、洪先生和很多参与耕耘的作者就是为全人类自由民主事业而战的“刀刃”。

我这个人脾气有点怪,喜欢写批评类文字,表扬人或事却十分吝啬。我总以为好人做好事乃份内之事,满足其自身的理想和道义追求本身就是很好的回报,用不着我再去扭扭捏捏地写表扬稿或者贺词。坏人坏事则必须旗帜鲜明地与之斗争,即便是好人犯了错误、做了错事,也有必要通过批评纠错。由于主事者和机构必须向雇主、董事会或者赞助人述职,每次接到相关媒体发来的要求参与评议函件,总是让我很为难,并非无好话可说,实在是写此类文字非我所长。尽管如此,我还是给予《民主论坛》和洪先生极高的评价,值此困难之际,更免不了要唠叨几句。

我想说的其实主要就是一句话:《民主论坛》是办得很成功的网路电子刊物,主编洪哲胜先生也是很有道义感、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经理人。

海外以推动中国民主化为主要宗旨的独立中文媒体有不少,就我能够偶尔看到的平面和电子刊物而言,《北京之春》、《议报》和《自由圣火》都办得不错,且各有特色。但是这些媒体都是由中国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主办的。就我所知,由台湾同胞(至少从血缘、民族、种族和文化角度,大家应该能认同这一称呼)主办的仅此一家。不管今天的两岸政府和人民对两岸关系持何种看法,不管将来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即便从维护两岸各自利益的工具主义角度看,增进两岸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了解、理解和同情总是必要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化解危机和避免冲突的办法,尽可能避免两败俱伤或者说玉石俱焚。这不仅是两岸人民的福祉所系,也有利于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除了不惜代价的战争狂,无论是统派还是独派,恐怕都有和平解决两岸之间客观存在的统独问题的愿景。由洪先生主编的《民主论坛》,在这方面恰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很少谈统独问题,兹事体大,也很复杂。自己对北平当局和大陆人民的复杂看法虽有了解,对台湾当局和人民的复杂看法却知之甚少,当然不愿意随便发表可能片面或者说错误的意见。坦率地说,我既非统派,亦非独派。就我而言,即便完全不了解台湾当局和人民对统独问题的看法,仅仅根据大陆的现实和自己的自由主义信念,也不赞成由今天的北平当局去统一或曰解放台湾,无论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解放,因为那都意味着极权国家对台湾人民的奴役。作为一个被奴役者,我肯定不希望多一些殉葬者。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是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更何况是已经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摆脱威权政治、实现民主化、正在建设自由生活的台湾同胞。一个正在逐步实践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的台湾,对大陆人民至少还有示范作用。当然,我更希望台湾当局和人民能够对大陆人民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就此而言,我是反统派。但是,如果中国大陆实现了民主化,且如果两岸人民都认为统一更能增进双方同胞的福祉,我当然是促统派。就目前而言,从现实和策略层面考虑,对两岸人民都有利的最佳落脚点或者就是维持现状、不统不独。通过洪先生和他主编的《民主论坛》,我对台湾当局和人民对统独问题的看法多了一分了解,至少是增进了对独派和准独派(相对于台独原教旨主义者来说)想法的了解。由此,对于主张独立的台湾人,我至少也多了一分同情和理解。须知,强烈主张统一(甚至是武力统一)的,并不仅仅是北平当局。在大陆人民,甚至在异议人士中,坚决要求统一的也并不是少数。其中的情况很复杂,对统一的时机、条件和手段也有歧见。在这种情况下,增进了解就显得很重要。其实,洪先生本人就是个榜样。他应该是持有准独派立场(我这样说只代表自己的观感,或者并不合适)的台湾人,从来不隐瞒自己对统独问题的看法,原则性也很强,在他所持的大是大非立场上决不让步,但他并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包括《民主论坛》的作者和读者),大家各说各话而已。这样做不仅尊重了他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也体现了台湾人宽容的民主生活方式。

洪先生和他主编的《民主论坛》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平等待人和门槛相对较低。平等待人表现在对所有的作者都能平等地给予很好的尊重。他不厌其烦,每次收到来信、来稿都及时回电示意。这也说明他是个工作狂,有很强的敬业精神,随时随地都在工作。发稿也不考虑作者名气大小,一视同仁。发稿门槛相对较低虽说对刊物品质可能有所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刊物品质一定就差。而且,政论刊物也不同于学术刊物,政治运动更不同于学术活动。我的家乡有句俗话:大菩萨再好,也要小菩萨尾(随)。推动中国实现民主化,固然需要优秀的领军人物、精英分子,更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其中的积极分子。《民主论坛》适当降低门槛,既为众多积极分子提供了积极参与的操作平台,使之得以聚集、交流、学习、提高,也为很多生计艰难的受迫害者解决或者减缓了衣食之忧,有助于稳定队伍、鼓舞斗志、储备力量、培养人才,对自由中国功莫大焉。

对于台湾人来讲(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讲也一样),支持中国尽快实现民主化,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不过,我更愿意强调目的,因为目的更具有正当性和道德优先性,而手段有时候难免弄巧成拙。我也相信基金会同仁首先是基于道义考虑才愿意慷慨解囊。所以没有必要多谈赞助的目的价值。就个人而言,只要《民主论坛》还存在,我就会继续为她写稿,有无稿酬不在考虑之列。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不需要稿酬,甚至也不是为了支持洪先生和他主编的《民主论坛》,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言论自由和我们共同的自由事业。

为了《民主论坛》,也为了我们大家(特别是慷慨解囊的基金会同仁)共同热爱的自由事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办好《民主论坛》,尤其是希望基金会一如既往,继续慷慨解囊。

(2007年4月10日)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姜福祯:中国离非洲有多远?
橘营:因应绿营攻势 国亲联盟拟设专案小组
喻日霞:向关心我哥哥喻东岳的朋友们拜年
城管-弱势群体的天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