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京韵大鼓系列《宝玉哭黛玉》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说明】:
《宝玉哭黛玉》出自清代子弟书作者韩小窗所作《露泪缘》第十回<哭玉>,基本使用了子弟书的原文,差别不大,本曲也是白云鹏的代表作之一。
又,《露泪缘》第十一回<闺讽>和第十二回<证缘>被白云鹏合并成为的《太虚幻境》曲词,我们先前介绍过。

【唱词介绍】︰

孟冬万卉敛光华,冷淡斜阳映落霞。
小阳春气风犹暖,下元节令鬼思家。
哪里寻桃花似火三月的景,只剩下霜叶红于二月花。
潇湘馆重翻千古苍梧案,吊湘妃,竹节成斑泪点染。

宝玉错娶了宝钗犯了疯病,昏愦癫狂势更加。
不茶不饭人懒见,行哭行笑性难拿。
老贾母担心添惊怕,王夫人背地里泪滴答。
多谋的凤姐没了主意,会哄的花袭人也少了方法。
唯有那宝钗心细,明知此病从何起,
暗想道,此病原为那人发。
成天家瞒哄着也不像话,倒惹得终日闹波碴。
倒不如尽着性儿让他哭个够,叫他把郁闷全舒才去得病芽。

冷笑道,我看你这几日神昏乱,
不用说,你想的是林妹妹是要见她。
我实告诉你说罢,前日我过来的那一晚,
她已是一命染了黄沙。
宝玉闻言惊破了胆,说果然是真吗?你莫要哄咱。
宝钗说,我岂能够撒谎将她咒,现如今,守孝停灵还在家。
这宝玉哎哟了一声栽倒在地,半晌还魂强挣扎。
立时要到那潇湘馆,学一个宋玉招魂把怨气发。

进园来哪里还像当初的景,由不得百感心中泪如麻。
但只见竹梢滴露垂清涙,松影浓荫带晚霞。
庭前空种相思豆,砌边都是断肠花。
老树无情飘落叶,幽林有恨噪啼鸦。
栏杆十二依然在,但不知倚栏的人儿在哪一搭!

进了门,黛玉的灵柩当中放,白布灵帷两边搭。
香焚玉鼎燃素腊,案列金瓶插纸花。
有几个零落的丫头将孝守,有几个龙钟老妇也披麻。
那一种凄凉景况真是难看,也顾不得烧香与奠茶。
哭一声妹妹呀,你往何方去了?
叫一声妹妹呀,你为何不答?
想来都是我负了你了,把你这一条小命儿枉糟蹋。
我生平只看上了你人一个,任凭谁,是那倾国倾城我也不夸。

细思量,你岂是人间种,定是那王母宫中萼绿华。
我许你,高节空心同竹韵,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
我爱你,骨格清奇无俗态,我喜你,性情高雅厌繁华;
我叹你,娇面如花花有愧,我赏你,丰神似玉玉无瑕;
我羡你,千伶百俐见识儿快,我慕你,心高志大把人压;
我服你,八斗才高行七步,我愧你,五车学富手八叉;
我听你,绿窗人静棋声响,我钦你,流水高山琴韵佳;
我怜你,桩萱早丧凭谁靠,我痛你,断梗飘篷哪是家;
我敬你,冰清玉洁抬身份,我信你,雅意情深暗浃洽。
只因你似有若无含哑迷,我只得半吞半吐种情芽。
我并没有一言半语相挑逗,为的你是天上仙人不敢亵狎。
满望着姻缘美满成佳偶,只因为父母之命难以挣扎。
也只是命中造定无缘分,恨当初月老红丝不向一处拿。

问紫鹃姑娘的诗稿今何在,给予我盥手焚香细评跋。
紫鹃悦,姑娘的诗稿早已自己焚化了,
宝玉说哎呀!可惜了一片好精华。
雕龙绣凤成了灰烬,戛玉敲金作了泥沙。
也只为知音不把钟子期遇,因此上坟碎瑶琴仿伯牙。
苦只苦直到临终未能见面,恨只恨满坏心事不能达。

到今日我万语千言你听见否?
妹妹呀!你在那九泉之下要细细地详察。
从今后我也悟透梦中梦,看破了世事无非镜中花。
不久在夜台和你重相聚,好和你地下成双胜似家。
这段情直到地老天荒后,我的那怨种愁根永不拔。
只哭得月暗星稀没了气色,云愁雨泣掩了光华。
恰便是颓唐一恸悲秦女,抵多少断肠三声过楚峡。
把一个多情的贾宝玉全都哭傻,
下一回,意冷心灰他削发才出了家!

﹙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灯下劝夫》又作《贤良女灯下劝夫》,此一曲目描述内容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对于当时家境优渥的纨裤子弟,做了一番细腻的生活描述,也反映出清朝末年当时京城不正的习俗。
  • 在此一历史悠远的大鼓曲文中,大量描述了在清代咸丰初年就已经成名的高腔艺人所唱曲目,几乎各个唱班都评点一通,后人也据此推断出本曲编写必定早于1840年,距今近两世纪。
    鉴古知今,读者可由其中发想及体会,在这一两百年间持续不变的人伦义理与家庭价值,由此观之当时的社会动态,更是耐人寻味。
  • 《佳人送饭》是早期的京韵大鼓曲目,全本已经失传。以下短短的片段也只是霍明亮之子约在半个世纪之前﹙1961年﹚的仿唱录音整理所留。
  • 《蒙正归窑》又叫作《吕蒙正》,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时三次担任宰相,这个人襟怀宽广、度量如海,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典故里的那位北宋名相。他曾经度过一段“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的日子,结果到最后官至极品,位列三公。
    因为吕蒙正的人生太过戏剧化,他的姻缘也是经由神人指点,靠绣球招亲而成的美事,加上这样的故事具有正面教化功能,所以许多戏曲、文学都以吕蒙正为主题,历代联演不衰。
  • 《俩口争灯》 是民间俗曲,在京韵大鼓曲种中是早年曾流行的曲目。此一鼓本使用“花辙”的演唱方式,头尾两段使用“言前辙”,中间分别使用了“江洋”、“梭波”、“中东”、“由求”等辙韵,显然是非常早期的曲本。
    主角借着两夫妻夜间灯下的斗智问答,带出当时有趣的谜语典故,是老少咸宜的一段鼓曲。
  • 《古城会》的内容介绍关公他护送着二皇嫂的座车离开曹营,在过五关斩六将后,一路兵疲马倦来到古城,不但得不到守将张飞的信任,还在城下面临了身后曹营追将蔡阳的袭击,关公往前入不得关,往后又没有临战的胜算,在这种情形下的剧情有精彩的发展,乃是京韵大鼓的名段。
  • 此篇《华容道》是早年常用曲本,叙事的角度由曾操残兵败退一面入手,与另一派的常用曲本以孔明、关羽为主角叙述的方式不同,是早期艺人张小轩的重要代表曲目。张小轩在百年﹙l908﹚ 前曾灌制唱片一面,选择中心段落唱词四十四句,保存了张派唱法的精彩片段。
  • 《 层层见喜》 是早期京韵大鼓常唱的小段,全段都用顶针格。﹙顶针,是指在语文中,同用一个字或短语或句子,上传下接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顶针。顶针格有桥梁、过场的作用,特色是节奏紧凑,可以增加紧张恢谐的趣味性。﹚
    至于“小段”则是作为演唱正式曲目之前的“帽儿”,本曲种早已无人演出。
  • 《木兰从军》又叫作《代父从军》或是《花木兰》,原来为清代子弟书的曲目,是老一辈的艺人白云鹏的代表作。
  • 《木兰从军》又叫作《代父从军》或是《花木兰》,原来为清代子弟书的曲目,是老一辈的艺人白云鹏的代表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