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启颜录》(下)

嘲诮、昏忘、文字游戏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续前﹚
二、 嘲诮
如《射不着垛》︰“宋国公萧瑀不会射箭,有一回重阳节太宗赐射,萧瑀不管怎么射都射不到箭靶子,一无所获。还被大书法家欧阳询当面作诗嘲笑: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反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三、 昏忘
例如笑话《糊涂洛阳令》︰“隋氏人柳真恍惚多忘,糊里糊涂。他任洛阳令期间,有一个人犯了合当杖打的罪。当时柳真见其罪状,大怒,便传令手下人赶快拿棒杖来打,并脱下这个犯人的衣服,命令在院子里坐好。就在犯人刚坐好还没打之际,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柳真遂离开现场,带这位客人到房中说话。当时寒冬腊月的,犯人非常的冷,便起身暂时蹲在厅堂屋头晒太阳,并把刚才脱下的棉袄散披在身上。”

“不一会儿,柳真送客出厅门,回来的时候远远望见此罪犯,就大声骂说:‘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在我厅堂边捉虱子?这个人一看柳真竟然忘了自己是罪犯,便马上慌不择路的逃出衙门,而健忘的柳真竟也不再追问。”

这一则嘲讽昏忘现象是入木三分,有的笑话嘲讽的还不只是昏忘,而是痴呆,例如《痴生卖羊》︰

“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位书生,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他不识羊。有一回别人送给他一只羚羊,他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虽然他开的售价不高,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书生傻傻的,便暗地里牵来一只猕猴把他的羚羊换走。”

“这书生看到猕猴,还以为是他的羊,奇怪它为何没了角,样子也变了;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停不住手脚,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把它的角锯掉了,它痛,但奇怪的是猕猴头上却没有伤疤?既然观察半天都不足为凭,只好隐忍不言。”

“后来集市散了,书生牵着猕猴回家,路上歌咏着:‘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往日宁腥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成橘皮皱。’”

原来这书生不但不曾识羊,竟然连猕猴也不认识,连续把羊、羚羊、猕猴都给弄混,可算痴呆了!但此人却“略有词辩”,还可“出口成诗”,除引人一笑外,也构成笑话中无法调和的矛盾。因此,笑话归笑话,常常是较不得真的。

四、 文字游戏
如《山东佐史》︰“唐山东一老官吏,家里很有钱,当地前后县令,无不遭他轻侮。当时有一个新县令初至,让人做了一个点名簿去点名,这个老官吏点名时,一看其中有姓向名明府者、姓宋名郎君者、姓成名老鼠者、姓张名破袋者,他就故意打乱名字次序,使这些人名重新排列,试一试那位县官是强或弱。”

“所以他点名时故意这样喊︰‘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可是那位新县令只有点头而已,没有追问的意思。所以这位老佐史出来后便喜滋滋的说:‘帽底可知!﹙我看穿他了﹚’”

此种颠倒人名次序或事件,以求合辙押韵,并可组织成他种文字意义的方式,便属于典型的“文字游戏”。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明】:
    《黛玉归天》是白(云鹏)派重要曲目之一,出自韩小窗之子弟书《露泪缘》第九回<归天>,又名《别紫鹃》。亦有接连第十回<哭玉>一起演唱者,两大段辙韵并不统一。名为《哭黛玉》。
    《黛玉归天》在演出时因演唱者不同而词句略异。近年演唱时多删去开头“满城风雨重阳近…”以下六句及后段“倘若是你有一个好和歹…静心调养少悲哀”六句。
  • “俳优”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刘向《列女传‧孽嬖传》 、《左传‧哀公二十八年》、《国语‧越语》、《管子‧立政九败解》、《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穀梁传》里都有关于优人只字片语的记载。
  • 关于“俳优”的活动,古代文献中记载最详的当推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太史公自序云:“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他们滑稽人物的“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并不是油腔滑调,言不及义,一味引人发笑,而是蕴有深意。
  • 论及“俳优”和相声的关系,首先应当说明,二者之间不能简单的画等号;有人把“俳优”看做是“古代的相声”,这不过是比喻的说法,并非事实。但二者之间确有相似之处;尤其“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 “俳优”他“善为笑言”、“令人主喜悦”,核心是个“笑”字。没有“笑”就没有“俳优”,“笑”是“俳优”活动的神髓,“俳优”所使用的手法酷似相声所使用的“包袱”,,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俳优”以“善为笑言”的“笑”为特征,“言”为手段。若无言、笑,则无从谈起,足见“言”的重要性。仅从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俳优”的语言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构成浓郁的喜剧风格。尤其是隐语、反语、夸张语的妙用,更值得注意。
  • 笑话古已有之,《诗经‧卫风》中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可惜戏谑的内容没能流传下来。
    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有许多笑话,大都散见于寓言故事里,有以讽刺见长的笑话,如《自相矛盾》、《画蛇添足》;也有生活气息浓郁的笑话,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还有生动形象、
    耐人回味的笑话,如《对牛弹琴》、《叶公好龙》。
  • 风靡一时。笑话集《启颜录》据传为侯白所撰,杂记诙谐调笑事,但也经过后人的加工整理,以侯白为主角,侧面反映侯白的艺术与为人。
  • 侯白尚未知名的时候,有一次令宰来到本邑,侯白跟人打赌说可以让令宰大人学狗叫。其他人都说好,如果侯白赢了,他们就请客,反过来就是侯白得请客。于是侯白入内进谒大人,侯白说︰“公初至,民间有不便事,望咨公,公到前,甚多盗贼,请命各家养狗,令吠惊,自然盗贼止息。”令宰说当然,我家也需要养能吠之狗,那里找的到呢?侯白就说家中新有一群犬,可是它们的吠声跟其他狗不一样。
  • ,《启颜录》里所收的笑话未必都是侯白创作的,不过大部分的笑话还是来自于侯白;敦煌卷子本的《启颜录》里,将内容分成论难、辩捷、嘲诮、昏忘四类,其实还可以加上语言文字游戏,共为五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