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谣(20)敖包相会

山之子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8日讯】《敖包相会》是ㄧ首蒙古人的情歌,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这首民谣没有豪放粗犷的边疆情怀,没有高亢入云的游牧曲调,却有缠绵动人的情愫,是蛮别致的一首歌。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呵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呵
(合)你(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呵

上面的歌词可能是后来人改编的“男女对唱”的情歌。以整首曲意听来,更像在描写一位倾诉着款款深情的少女的情歌。既有深情的企盼,又有幽幽哀婉的感伤,非常优美动听。

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草原的保护神。汉语为“堆子”的意思,以石块堆成;做为道路或牧场的边界。有祭祀天地神明的,也有为纪念英雄人物所建造的敖包,形状多样。许久来也留下了很多相关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成为游牧民族的特色文化与风光。任何人经过必须下马祭拜,或绕三圈以示敬意,也祈求平安。敖包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一般是在自己游牧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附近环境禁止捕猎和砍伐。
在无际的草原上,处处会看到用大小石块堆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可作为方向的指标。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鲜艳的神幡召唤着远方的牧人,祭敖已也成为久远来重要的民俗活动。


http://www.youmaker.com/


《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叠石象山塚,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近年来旅游业为了突显地方特色,建造了用水泥砖砌成的各种现代敖包。

久远的边疆民族流传着有名的三大史诗,是西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大多以“歌谣”形式来传诵叙事,尤其男女之间平日常喜用歌谣来传情。聆听这首
“敖包相会”让我们领略了那里的无限风情,也带给我们许多浪漫的遐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 安波节这首乐曲中的安波是位于冲绳本岛的北部,这首歌相传是以前这个村落祭祀时候所唱的歌。
  • 八重山又被称为“民谣的宝库”,这首“安里屋之歌(asatoya yunta)”来自八重山。安里屋是冲绳八重诸岛之地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首歌在军人或学生间广为流传,是日本全国熟知的冲绳代表曲之一。
  • 哪里来的骆驼客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拉萨来的骆驼客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骆驼驮的啥东西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骆驼驮的姜子皮呀 沙里洪巴 嘿唷嘿
  • 所谓民歌、民谣,起源于民间自然形成。无诗人作词和音乐家作曲,歌词俭朴,易学、易唱,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 天黑黑欲落雨 阿公仔举锄头欲掘芋
    掘啊掘 掘啊掘 掘着一尾旋鰡鼓
    咿呀嘿嘟真正趣味
  •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有一天在教完钢琴课回家的路途中,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了一位衣着破旧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要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仍然将身上所有的钱给了小孩
  • 日本民谣,由泷廉太郎(1879-1903)作曲。他在少年时代前往故乡(大分县竹田市的冈城遗址)而作出了这首曲子。
  • 西北雨直直落,鲫仔鱼欲娶某
    鮕鲐兄拍锣鼓,媒人婆土虱嫂,日头暗寻无路
    赶紧来火金姑,做好心来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 天顶啊一下落雨啊喂 会打雷拱落咿
    溪仔底那一下无水啊 鱼啊只有乱乱撞
    天空啊 落水哦 阿妹呀 戴着草帽来到溪水边
    溪水呀 清又清 鱼儿在那水中游来游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