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宝剑待英雄

“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冠军宝剑的铸剑者、亚洲铸剑大师陈世聪。(摄影:李黛娜/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7日讯】(大纪元纽约讯)亚洲铸剑大师陈世聪,25日同参赛选手们一同抵达纽约准备观摩本周末举行的新唐人“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陈世聪还是本次大赛的冠军宝剑的铸剑者。

陈世聪有感于新唐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用心,提供珍贵兵器给主办单位作为冠军奖品。

十年磨一剑

陈世聪表示,九龙宝剑上镶着战国时代的龙的图腾,九条龙拥有不同的姿态,创作理念源自于战国时代的第一把宝剑“长钢剑”。拥有失传3千年的传统制剑技术,陈世聪以极高的淬火技术,将钢材焠炼成硬度60度的宝剑,和坊间所有观赏的宝剑不同。

陈世聪介绍了铸磨宝剑的过程:“磨剑之前先静坐,要清除杂念。剑经过淬火之后,还要放在屋檐下放30到60天,让其经历大自然的风化与考验。我们要能经过考验不变型的剑,然后经12至15小时的磨砺才能其磨成开刃的宝剑。这其中完全是手工制造,有任何缺失都不能成为一把真正的宝剑。”

陈先生说,“经铸剑者手中造出的剑,还不能算作完美的宝剑。要成为宝剑需要每日擦拭保养,每周至少3至4天,每天近20分钟,使得宝剑发热,其中的铝金属成分慢慢熔化,从剑的毛细孔里浸出,覆盖上整个剑身将其包住,就成为一把永不生銹的宝剑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年。”

宝剑待英雄

新唐人华人武术大赛组委会成员孙岳山在采访时表示,武术各门中很多都用剑,剑法其实和他的武术的修为很多时候是合而为一的,历史上有许多的剑都有非常美好的传说。

孙岳山说,“我们觉得用宝剑、用上乘的宝剑,配上上乘的武功是弘扬中华武术的非常好的一个结合,也是对大赛中表现突出的武术家,一个非常完美的鼓励。因此特地邀请了亚洲著名的铸剑大师陈世聪先生为我们铸制了大赛的冠军宝剑。”

陈世聪说:“古时候人称‘宝剑赠英雄’,相信新唐人能选拔出武德和武艺兼备之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了响应推广全球华人系列大赛,亚洲铸剑大师陈世聪把亲手打造的九龙宝剑慷慨捐赠给新唐人电视台全球华人系列大赛;另外手工小提琴制作大师苏丁选也将制作的古漆名琴赠与新唐人,将作为大赛特别优胜者的奖励。
  • 第七届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于2022年8月28日结束,这次比赛全部七个比赛项目金奖首次出现空缺。比赛结束后,针对金奖空缺、评选标准,以及传统武术的现状等,大赛亚太初赛专案经理、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王仲宇教授采访了大赛评委主席李有甫先生。
  • 中华传统文化中向来尊道重德。老子讲:“道生之,德蓄之”,万物有德则存,失德则亡,武德是武术得以延续传承的根本,是道德与武艺共同的体现。何谓武德?武,从止,从戈,“止戈”会意为武,即以武止恶、扬善,武德为止戈之德。学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传人宝显廷所写的形意拳谱中,记述了形意拳的几位传人,虽获其技却因为武德不好而早夭。
  • 真正的传统武术是神传文化。翻开2022年“新唐人全世界中华传统武术大赛”的章程,大赛宗旨第一条即开宗明义:“大赛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弘扬武德,复兴中华神传文化。”
  • 本期专访我们再次请来著名的武术大师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国中医和气功领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经是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在上期节目中,他谈到了他是如何开始对特异功能的研究。本期节目请他继续介绍他对传统文化和生命奥秘的探索。
  • 本期专访我们很高兴请来著名的武术大师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纪8、90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国中医和气功领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经是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他对武术、气功、中医都有很深的实践和研究,是中国少有的既有武术功底和气功功能,又有理论研究功底的大师。今天我们就请他来聊一聊,他对当今社会上一些超自然热点现象的解读,以及其中反映出来的史前文化,以及生命奥秘的脉络。
  • 弓箭是远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相传是黄帝发明了弓箭,甲骨文中的“侯”字,形像箭矢射向箭靶,上古时期,勇武为尚,善射能中者为首,这也是诸侯之“侯”的来历。
  • 武德是道德与武艺共同的体现,所以对道的信仰和修炼就非常重要。轩辕黄帝修炼大道,他不仅发明了枪法(干戈),黄帝还留下了著名的《黄帝内经》,其中首要讲了如何修炼大道,后世才有养生之道的学说和内外兼修的内家拳。
  • 至于写下如此激昂诗歌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唐代被称为“诗仙”且有着任侠气质的大诗人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