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平淡天真——董其昌

许平和
font print 人气: 77
【字号】    
   标签: tags: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府上海( 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后因朝廷官宦争权斗争激烈,为免不测之灾,自请引退归乡,赠太子太傅,谥文敏。董其昌是继祝枝山、文徵明后明朝最具影响力的书家,他也专精绘画,擅长山水,其绘画理论于后世画坛影响甚着。

董其昌的学书过程可从早年一次不光彩的经历说起。十七岁时,他参加松江府会考。虽然学识极佳,却因字写得差,只能屈居第二,从此发愤临池。开始他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之后改学虞世南,后来又上溯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法帖。

董其昌师古历程大致是由唐入晋,走的是在“取法”中“尚韵”比较正统的路。他的楷书、行楷书中展现了颜字的端庄,虽然不如颜真卿浑厚,却也增添几分晋人飘逸。中年时期的董其昌潜心宋人书法,特别是米芾,深得米书结字“欹侧中见平正”三昧。

作为一位崇古、尚古,一生都在学古的书家,他的作品确实透出古法帖的神韵。但有一种特色让董其昌成为董其昌,那就是“平淡天真”。“淡”可以说是董其昌书法审美观念的核心,他说“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从这样的审美观出发,他重“生”而弃“熟”,“熟”易流于俗媚,流于匠意,而“生”可以表现出率真、秀润之意境。

因此在创作中他用笔轻灵,墨色偏淡,字与字、行与行的章法布局着重疏朗匀称。“七言律诗册”、“杜甫诗轴”、“前后赤壁赋”都是出自于这种审美观的佳作。

欣赏董其昌的书法就像啜饮清茶,平淡中回味着甘醇,润人心灵。正是这种雅淡的美,使董书能在明末众多风格强烈的书家中脱颖而出,而且备受康熙、乾隆皇帝的推崇,影响书坛直至清朝中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日米芾悠悠醒来,见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鲜美,幽静中泛着鸟语花香,仿佛置身桃花源。不远处有凉亭一座,依稀传来声响,于是缓步走向凉亭......
  •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是史上著名的好官,世人赞誉他为“端人正士”,谥曰忠惠。蔡襄除了是勤政爱民的政治家,优秀的书法家外,他对茶叶的研究及推广也有卓著的贡献..............
  • 宋徽宗赵佶,是南宋君王,中国帝王中艺术天分数一数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聪敏,展现过人的艺术才华,长大后更是乐之不疲,山水、人物、花鸟、墨竹都十分精通,书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黄山谷加以改变,自创“瘦金体”。
  • 一切艺术的内涵与关键,都是气韵问题。是以要了解中国艺术,必自中国人所讲究的气韵或艺术灵感之源泉始。假定气韵是有世界的通性的......................
  • 苏东坡差不多是中国儒家和道家两种入世出世境界的理想代表,还加上一点佛家的神秘主义;在非凡的天才、受苦的谪星,和红尘跋涉的力行者之间,他恰恰成就了文学所能期望的一个稀有典型........
  • 康熙蘸墨落笔,不料灵隐寺中“灵”字上头的“雨”字写大了...
  • 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书写与绘画的工具,所以合称为“文房四宝”,又称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宝,古代文人书房必备的四种书画文具,是中国独具传统特色的文书用具。
  • 颜真卿出身文人世家。祖上颜师古、颜之推都是有名的文学家。颜真卿的书法则透出刚正、坦荡的将帅之风,笔落处,大刀阔斧,不加雕饰..................
  • 各朝代的历史演变因为有笔的书记,我们才得以进入文字世界,方能窥得唐太宗以仁德布于天下,让人能深刻理解什么是“仁”.........
  • 历代书家对柳公权的书法有很高的评价,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落笔清朗雄秀,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