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造敦煌(六):结语

林洁心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结语

敦煌石窟得神谕而造,是一座神传文化的宝藏,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和奥秘。历史上曾经吸引了无数的修道人和虔诚的信众,为人类留下丰厚凝重的信仰文化和超凡脱俗的佛教艺术。

敦煌石窟又是一幅凝固的千年历史画卷,漫漫历史长河中,像有一支神圣的指挥棒,在这个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指挥若定,不断上演朝朝代代的精彩片段,井然有序,浑然天成。一代又一代的朝圣者,总是满怀虔诚来到这里,前仆后继,浩浩荡荡,不管多么曲折艰辛,无论经历多少困苦磨难,以至于生命的代价,也要在这里完成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做到了,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成就了辉煌的敦煌石窟佛教艺术。

现代的国人还在评论著古人的封建迷信、技术落后,古代的圣贤们却已多次展现出一个伟大民族智慧的光芒了。佛教艺术,至善至美,已弘扬世界,神传文化,绚丽多彩,亦流芳千古。这难道就是乐僔和尚一千多年前所希望的?

遵从神的意旨,得到神的庇护,天地造化,一朝一代,历史如此缜密安排,直到今天,敦煌的辉煌成就和神秘色彩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和朝圣者,人们来这里顶礼膜拜、欣赏艺术、学习文化、感受神奇,甚至不信神的人也来这里上道德课程,净化灵魂,虔诚的信众也在这里寻找信念的力量,提升境界。

今日的敦煌石窟,已从昔日的佛教寺院发展成一个艺术博物馆,旅游的天地,不禁让人寻思,敦煌的真正使命又是什么呢?

1997年7月韩国京畿道广州郡一家寺院,院中的方丈在金铜如来座像的前胸部位上,发现24朵长3厘米的优昙婆罗花。按照佛经记录,1997年是佛家的3024年。2000年以后韩国许多佛教寺院中优昙婆罗花相继开放。2005年又开在全罗南道顺天市海龙面的须弥山禅院和庆州市的千年古寺正觉寺的佛像上。2005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更加密集的开放。

据报道,优昙婆罗花开在中国大陆的辽宁的沈阳、铁岭和义县、四川的成都、山东的烟台和青岛、河北张家口、北京通州区,还有台湾、香港、新加坡、澳洲的布里斯本、美国加州的佛利蒙市、新西兰等等。大有开遍全世界之势。


一般花叶摘下后早已枯萎变色,但这一簇优昙婆罗花已开放三个月以上,优昙婆罗花却长开不萎,鲜亮如初。(曾妮摄影/大纪元)


曾铮家花叶上的优昙婆罗花(曾妮摄影/大纪元)

优昙婆罗花最初在佛像上发现,但不限于佛像,墙、玻璃、标志牌、钢管、工具、水果、花朵、植物叶子等处都会现身。似乎要临空展现,无处不开。

信佛的人都知道,此花乃天花,为世间所无,所以并不需要这个空间的泥土和养分。据《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而《慧琳音义》卷八所说:“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载: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优昙婆罗花每3000年开花一次,这种花的出现意味着圣王在人间正法。据佛经记载:转轮圣王拥有与佛一样的32相、7宝,是不用武力用正义转动正法的轮,以此来支配世界的理想王。

释迦牟尼佛曾预言此花3千年后开放,花开之日即是转轮圣王下世在人间正法之时。释迦牟尼还知道转轮圣王要洪传一种不绝世缘的修炼法门,届时,世上的人都有机会得真经,入真道。

三千年一开的优昙婆罗花已经到处盛开,转轮圣王正在人间正法。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转法轮》一书问世。“法轮佛法”已洪扬世界,亿万人得法修炼。

“圣哉转轮是何人? 因何一再转法轮? 只缘天象临剧变, 要言妙道劝苍生。”

人类历史的舞台正在上演着最后一幕大戏。千年的迷团正在一个一个的被破解,历史的真相正在一点一点的显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神的精心安排,波澜壮阔的历史,惊心动魄的画面,灿烂悠久的文化,众生万年的等待和企盼,全是为了成就今天:

宇宙苍穹要在坏灭中更新
无数苍生将在浩劫中重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漫长岁月的等待即将迎来庄严神圣的时刻。幸运的人们必需作出严肃的选择,同化“真、善、忍”的伟大真理,才是此时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的交汇点,南枕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北塞山,东峙三危山。敦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咽喉要地,在河西走廓的西端,为一面积不大的绿洲,四面戈壁、沙漠环绕。
  • 早期的洞窟形式主要是禅窟和中心塔柱窟,起源于印度。禅窟是供僧人坐禅修行的洞窟。如285窟主室为方形,正壁开龛塑像,供修行者观像之用.................
  • 自古以来,信仰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信仰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文化反过来又滋润着信仰。看到敦煌石窟那些惊世骇俗、美轮美奂的伟大艺术作品,不禁令人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这些绝世超凡的作品又是出自何人之手? 创作过程的资金、原料、设想、构图又是怎样的呢?
  • 藏经洞指敦煌莫高窟第17窟,原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开凿,是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窟。清朝时,祖籍湖北麻城的王圆菉因生活所迫,流落于酒泉,并在此入道修行,人称王道士。后来他....................
  • 中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归真,佛家的天堂地狱、善恶报应、生死轮回,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忠孝节义、师道尊严,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伟大力量,几千年来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