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今天的台湾英雄:宫铃胡同里台妹细说宝岛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铭坤台北19日电)在凤凰网里的博客(台湾称为部落格)专区,很长的时间内有 1名来自台湾的博主“胡同里的台妹”,不断跟大陆网友谈论有关台湾的人和事,即使曾经被大陆网友追骂,一度骂到关闭部落格,她还是不改台妹本色。

“胡同里的台妹”在真实世界的身份曾经是凤凰网台湾事务部总监宫铃。37岁的她,从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台湾媒体圈打滚多年,待过广播电台、报纸、电视台,媒体经历丰富。

2005年底,她决定追求一个存在心中已久的梦想─到北京找工作,融入北京。

宫铃说,“那时候在电视台当北京驻点记者,在台北和北京间来来去去,适应─离开─适应─离开的模式,心里蛮难受。而且老觉得对大陆的了解一直停留某个层次,还是很浅。”

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差距。辞去台湾的工作,她在北京没有马上找到工作,当了半年的“英英美代子”。

她说,以台湾人的身份要在北京找工作颇难,一些人力资源公司看到她是台湾人,觉得会有工作证件难办等问题,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

半年的待业,尽管前途茫茫,她没有放弃初衷,坚持待在北京,终于找到突破口,在北京一家培训公司找到了工作。

没有工作难受,找到工作却也难受。她说,“长久以来,大家的刻板印象都是台湾人聘大陆人,等到自己被大陆人聘用,突然认知到老板是大陆人,心里真的不太能适应。”

而且尽管是一份在大陆相对“高薪”的工作,但薪水却不到台湾原来工作的一半。

万事起头难,这份工作无论如何算是为她的北京梦起了头,薪水少了,省一点也能过日子,就这么撑过一年半的时间。

到凤凰网工作,她又回到媒体圈,负责网内有关台湾的部落格和论坛的工作,她自己也有 1个部落格,化身“胡同里的台妹”。

去年3月总统大选,她回到台湾,花了 10天的时间,到处拍照、记录,把所见所闻写在网路上。她说,那一段时间她的部落格很多人看,能够让很多大陆网友了解台湾,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更有意义的是,去年 12月3日总统马英九在台湾接受中央广播电台专访,她与央广合作,透过凤凰网在大陆“直播”马总统专访影音实况,这是大陆民众第一次可以从网站看到中华民国总统的专访实况,估计有数10万网民收看。

她说,“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凤凰网除了转播,也让大陆网友向马总统提问,这个“问答马英九”的制作,在今年初还获得广东“南方周末”2008年“向传媒致敬之年度国际与港澳台报导”奖。

“台湾人”的身份,有时是好事。她说,“去朋友的聚会,朋友会觉得有 1个台湾朋友是件骄傲的事,朋友会跟别人介绍说‘跟你介绍个新朋友,是台湾人哦!’”。

但是在网路上,“台湾人”的身份可能会招骂。她说,“大部分的时间都被骂,不是因为文章的内容被骂,网友纯粹只是把你当成台湾的代表,表达对台湾政治上的不满。”

去年 8月北京奥运前,“中国台北”、“中华台北”的名称争议,一把火烧向了她。因为她在部落格上表态“我支持的是中华台北”,引起大陆网友一阵猛攻,骂她是台独分子,还有网友扬言要揍她。

她说,“接下来10篇部落格文章,网友都追着骂,骂了半个月,只好宣布关博(关闭部落格)”。关博声明说:“本人自即日起无限期关博。有缘再见!胡同台妹P.S.对于因此事受到伤害与影响的所有人,致上本人最诚挚与深刻的歉意”。

这种不知招谁惹谁的挨骂,让她感到很难受,网友还追踪个人资料的线索,找出她过去的个人资料、照片,在网上曝光“追击”。逼得她不敢在网上多介绍自己的背景,自我介绍从“资深媒体人”简化变成“台北姑娘”。

有挫折,也有成就。一些网友写电子邮件给她,希望她重新开部落格,她说,“因为我的部落格关了,网友还到网内其他部落格留言,要我回来。”

她笑着说,“我活下来了”。在北京找工作最初的半年,是最茫然的时候,经历过这几年在北京的生活,“我已经知道要怎么样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

她仍留在北京工作,那是为真正了解大陆。她说,“现在我对大陆的了解,突飞猛进,跟大陆人出去吃饭,都是我带路呢!”

在经济不佳的现今环境下,很多人都在承受挫折,她说,“经过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以前我总关注成就,现在我会关注挫折”。

她建议面对挫折时,可以反过来把挫折当成是机会,检视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因为“有的时候不是理想太远,而是自己能力太差”。

她曾经在北京失业半年,她说,“在失业的痛苦中,说不曾质疑过自己那是骗人的。”她的方法是避免让自己一直沉浸在失业的状态中,透过给自己订立一些可达成的目标,像是打扫家里,从做好这些事情找回自己的信心。980919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