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大暑民间送大暑船吃仙草 送瘟进补清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今年的大暑从7月23日11:30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三伏天”入“苦夏”冬病夏治体现中华古老智慧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它是按照中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三伏天”虽然闷热潮湿,容易引发各种夏季流行病,但同时也是进补养生的好时节。
抓周,又称拭儿、拈周、试周。相传这一习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江南一带流行。古时孩子满周岁时要行周岁礼,家人要为小孩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由于古人相信天命,所以周岁礼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八仙桌上摆放各种物品,让小孩爬上去抓取,大人则根据小儿抓取的物品来判断小孩将来的志向。
夏至阳气至极 帝王祭地祈求风调雨顺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四个节气之一。夏至之日阳气至极,阴气始生。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所以古时候又把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动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候人们称夏至为“夏节”、“夏至节”。这天是帝王祭地的日子,为了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以祈求消灾年丰。
端午节吃粽子悬艾叶斗百草习俗 各有内涵
每年的黄历5月初五是华人的端午节,是华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五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也有说是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内容。端午节在各地有各种传统别称,包括“端阳节”、“重五”、“龙舟节”、“龙船节”、“双五节”、“肉粽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同小异。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华人的隆重节日。
从古至今,在中国宫廷之外的民间,也流传着许多美妙的舞蹈,我们称之为“民间舞蹈”。其中最有气势的舞蹈当属“鼓”舞。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夏初养生“未病先防”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入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历书》中记载:“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草木开始繁茂,夏熟榖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故称为小满。今年的小满是5月21日16时45分。
春夏之交雨生百谷 谷雨时节喝谷雨茶赏谷雨花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度为谷雨。今年的谷雨是在4月20日17:4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生长。
古代文化天上来 服饰璀璨谱春秋(下)
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
长寿的人瑞各有各的长寿秘诀,目前全世界最长寿人瑞韦弗的妙方为何呢?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逐渐变成祭祖和扫墓的重要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清明节有对祖先的悼念和感恩,也有对严冬过去,春天来临、迎接新生的喜悦,清明节将死亡与再生、欢乐与伤情融为一体。
古代文化天上来 服饰璀璨谱春秋(上)
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各有千秋,多彩多姿,蔚为奇观,令人惊叹。由服饰可见一斑。
神针(3)
医生听了德妇的话觉得诧异,忙问她那赘疣怎么好的?她即将黄石屏如何打针的情形,详述了一遍。医生摇了摇头问道:“那打进肉里去的针,是空心的呢,还是实心的呢?”
春分恰逢二月二龙抬头 拜龙神祈春雨
传统意义上的华人新年,自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结束。在民间,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们认为在天上主掌人间下雨的是龙神。龙抬头了,意味着龙神正准备行动,履行他给人间降雨的职责。今年龙抬头日刚好是春分。专家表示,“春分日”恰逢“龙抬头”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神针(2)
圆觉点头道:“三位公子我都见过,只四公子不曾见过,大约是不在此地。”黄局长叹道:“我就为四小儿是个白痴,绝不许他出来见客,并非不在此地。”圆觉笑道:“这有何妨,可否请出来见见。世间多有痴于人事而不痴于学术的。”
黄历正月十五,是华人传统的元宵节, 又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或放焰火。千姿百态的彩灯争奇斗艳,再配上各种灯谜,更增添了雅兴,使得这项活动具有雅俗共赏、 万民欢乐气象。
神针(1)
凡是能造成一门绝艺的人,必有一种与寻常人不同的特性;或是性情极恬静,或是意志极坚强,都是造成绝艺的元素。这篇所记述的是一个民国初期的人物,当时的上海人知道得最多。其人其事,实在有可记述的价值。
2015年流年运程分析
2015年流年乙未,天干为乙木,地支为未土,五行上是一个木土之年,生肖属羊,又叫羊年。从六十甲子纳音上来看,乙未属沙中金。
“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年夜饭牵着儿女心
中国新年是中国历法中年头岁尾的节日,俗称“过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上元节结束,部分地方也会把整个正月纳入过年的范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整个过年最重要的要属年夜饭。在这一天,无论漂泊到哪里的游子都要赶回家。
团圆除夕守长岁 接神祭祖拜大年
除夕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团圆饭,也叫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富的一餐饭。中国人平时非常节俭,但年夜饭每年都是最丰盛的,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要敬神。
围炉团聚除夕夜  除旧布新好过年
除夕,汉族传统节日。黄历十二月末日之夜,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
新年话“福”
“迎春祝福”“开门迎福”“迎春接福”“新春话福”。“福”是新春之际人们说的最多的字,不但挂在口上,每当新年到来时,家家户户还将大红“福”字,喜气洋洋的贴在大门上、墙壁上、甚至家具上。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古往今来,人们都追求吉祥。趋吉避害,人皆有此心。而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藉以传达心声的道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更是不能少了吉祥物。下面介绍中国传统年画中的吉祥物。
腊月二十三送灶迎大年 盼灶君“上天言好事”
黄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祭灶节,就是祭祀灶君的节日,也被称为小年。古时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来年获福避凶。而中国大部分地区也把这天称作小年,是辞旧迎新的时期。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祭灶,扫尘,贴春联等。
立春之际迎春神拜太岁 寒尽春来万物复苏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称“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认为这是一年的开始。历代帝王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几千年来民间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风俗习惯。2015年立春时间为2月4日 1:58:27。
漫谈“腊八”
一进入腊月就意味着年终岁末的来临,而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是人们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也是中国人的感恩节,它标志着新年的序幕正式拉开。
“冬至进补 春天打虎” 看看各地都在吃什么?
冬至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冬至是自然界阴阳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极也,冬至这一天,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俗语说:“冬至进补,春天打虎”,中医讲究保护初生的阳气,认为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时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时3分。
【典故】冬至进入数九寒天 九九消寒图蕴藏智慧
九九消寒图,汉族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汉族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 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逢九有变” 近百年每逢九几乎都有大事发生
每逢迎接新十年的人都会回顾一下人生,看来这个习惯不光中国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这种“逢9有变”的情节。只是改变是双向的,最好不要变得更坏。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年龄逢9的成年人更倾向于做出“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改变。“9”字在华人命理的观念中,是个转弯数字,即是人逢到“9”的岁数,可能会有大的转变。
银波千顷照神州(下)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中秋月如圆盘,象征团团圆圆。人们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