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感悟汉字中的韵味(下)
(shown)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所以,去理解每个汉字,就会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人文景观,领悟到每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奥秘。
感悟汉字中的韵味(上)
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依靠汉字记载下来的,因为汉字具有超空间、超时间的表现功能。汉字由于其形、音、义合一,能携带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汉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本身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既然学习中文有益开发智能,能够提高个人的竞争力,跟上全球中文热的列车,但是目前中文分为“正体字”及“简体字”,若是单纯根据学习效能来看,究竟该学习哪一种为好呢?专家们的建议是,当然是学习“正体字”最好。
论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三)
早在20世纪80年代,笔者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苏渊雷(已故)教授府上作客。看见客厅上挂着一幅沈尹默先生写的横披,内容是‘钵水斋’三字,落款为‘尹默书’,上面没有年月,然而笔者马上告诉苏教授:‘这字是沈尹老在解放前,国民党的重庆时代所写’,苏教授掐指后予以肯定了。为什么笔者能根据沈氏用笔,并确定是该时期的作品?第一,笔者是搞过沈氏从艺分期、分类的分析,知道他何时在作何种资料研究,这且不算数;第二,‘字当腕行’正是沈氏所宣导,要知道‘默’字下面四点,就是运腕技法与否的分水岭。正因为他在56岁时,仅属次运腕技法,处于不完全运腕的用笔状态,故在‘得笔’现象中,把默字下面四点底写得平板,缺少了运腕与得笔中,非常明显的外露痕迹,所以在确认时容易多了,这是本质的。那么分类中的运腕应该怎样来辨别呢?初学者只要知道使用毛笔时,是运用手腕自然地去写的道理,懂得这个窍门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是要运用手腕摆动来书写,势必呈现出纵、横向的,所以,写出来的三点水是不成垂直线,四点底也不成水平线的。然而不运手腕故意做作地去写,这三点水容易成垂直线,四点底写在平行水平线上。正是基于这个基础上,凡是应用手腕摆动的运动意识,来控制构成中的汉字,那么也就能造就了这个笔势,笔断意连中有“划空取势”,习惯地运用大小弧度、圆圈的结体方法。在笔势中运用强、弱势能的调节下,必然会有偏侧之势的字体结构出现,故而产生的形式称为偏侧型。反之,没有这样字体构成中的形态,就称为正局型的。
论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二)
在唐代颜体的出现是最为显眼,请注意这里有个限制,主要是指颜真卿(709--785)的书写技法。(1)从《祭侄稿》字距中发现:牵丝均处于同一角度的斜度,使人感觉刻板而毫无变化,从而证实颜氏只能应用肘部动力,不会运用腕部动作来安排牵丝变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笔杆保持垂直地书写着,而《告身》的真实性争议颇多,就不便作为例证了。(2)再以《祭侄稿》的不运腕作对比,如褚遂良(596—658)《大字阴符经帖》,或《褚摹王羲之兰亭帖》(也有人疑是米芾所作)都是运腕的,书写时笔杆非要摆动不可。再查看与褚同一时期的李世民(599—649年),如《晋祠铭碑》、《温泉铭碑》、《屏风碑》等,虽然都是拓本,属于间接资料,但足以证实其运腕之灵活,笔杆的摆动,可以使颜真卿感到汗颜的程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就需要有个理性与综合性的分析推断。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
论传统书法‘字当腕行’、沈尹默(一)
过去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往往不问传统书法的基本定义就开始盲从了!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还是不容易弄清楚怎么会事。现在可以简而言之地讲:传统书法主要是指,在世代相传中具有代表资格的,是以真迹中最高等级、最优秀书写技法为先导,含有统一的内涵,并已形成主体特征方面的具体形象。又必须清楚什么是书法?‘书’就是写,‘法’是强调着要用方法去写。学习书法原本就是要讲究书写技法,和字内的学问,所以要从传统书法中,界定出书写技法的分类及其属性,并形成体系性的研究,予以互证来证实其本质的存在。应该懂得:只有从传统书法中提取出其中最优秀的技法,才能满足书法教育和传统书法学的需要,更能开展各项有效的研究。
我们的先祖是以服饰华采的美称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称之为“夏”;从字义上看,“华”字有美丽的含义,而“服章”就是“汉服”,“夏”字有盛大的意义,“礼仪”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华夏”连起来确是个美好的词,所指的是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追溯历史,恍然大悟,如果没有服饰与礼仪,又如何称“华夏”?
说“孝”
通读《弟子规》,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百果之中,我独爱鲜桃,尤其喜欢又大又甜的水蜜桃。细思之,百果中只有桃子可以称“仙桃”,其它果品都不能冠以“仙”;百木之中,唯有桃木可以称“仙木”,其它树木与仙无缘。
中国古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简单的一句成语“不三不四”,却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渊源。“三”与“四”这两个数字的由来,及其中隐藏的原始涵义,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河图》...
汉字不仅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更是唯一现代人仍在使用的象形、形声、会意字体。学习汉文的台湾人会正体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对于一般用字母和拼音书写的人来说,能书写千年前的汉语却是件神奇的事!
仓颉造字数千载,几人归去几人来;神传文化展新意,大道已就天门开。每一个汉字,其点横竖捺撇折勾都有特定位置,随意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就不协调。而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与汉字结构的这种特点何为相似。
有一个老笑话,一个孩童到了启蒙的年纪,父亲找了位老师教孩子写字,孩子学了三日后禀报父亲自己已经学会了。于是父亲命他写封信给万姓友人,未料孩子一写三日...
中文是当今世界上极特殊的文字,其中的意涵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深意......
一个人行踪飘忽、出没无常,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是的,神鬼出没的方式,理当非人力所能知测。然而,换个角度想,“神出鬼没”的原意是否也有可能是:神出现了,鬼就消失?
中国古代文化的最低文化形式是儒家,儒字“人”字旁加“需”字,顾名思义,就是人需要明白的道理,也就是说,儒家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相传,明朝末年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在面对李自成等流寇四处窜扰、祸国殃民..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种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仓颉造字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同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息息相连,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我们华夏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中国书法是中国古老的神传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包容了画的意境、诗的情感、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韵味、武术的神采、做人的哲学…
(shown)中国汉字中的“人”字的构形非常简单,但是意义深远。
(shown)书法一语指用手写的人类思想行为,是中华数千年来璀璨文化的一项珍品,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书法是从汉字书写的基础上渐次发展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
(shown)“字”与“自”同音,因为字是给人用,所以神仿照自己的形体造了人,不同的神仿照自己的形体造了不同的生命。同时把自己对事物、宇宙、时间、空间的认识造成了文字。
(shown)古代儒家讲“忠、孝、节、义”,讲“仁、义、礼、智、信”,没有谈到情。佛家讲善,道家讲真,只有现代人才喜欢讲情。儒为“人需”,孔子认为人需要“仁、义、礼、智、信”来规范人的行为。
自古代圣人仓颉造字以来,文字历经了二千多年的演化过程,规范到今天主要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
中华文化是神传的文化,是神有目地,系统安排出来的。历朝历代都有神人、神迹出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仓颉造字,神韵天地。静、境、净、敬,音同而意连,植根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道德的核心。
后人参悟老子的《道德经》,说“一”其实就是太极。
书道是将书法作品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整体上、意境上、意韵上把握和体味书法艺术,故称“书道”涵义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