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得
走过旧时的蹊径(上)
魏晋不仅是个离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文化蜕变的时期,更是中国史学黄金时代。
书摘:孔子传(下)
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
书摘:孔子传(上)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李维娜:从中国古典舞看神传文化
邪不胜正,善的最终会战胜恶的。这是神给人留下的理念。中国古典舞,她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她内在的精神体现了神传文化的价值。好的中国舞演员同样需要有这种修为才能成器。
身在此山中
醒和醉之间,原来是在问我们如何自处。只怕,身在此山中,连这样的选择也无!
高永龄跑了一阵子,才敢回过头来看看飞机失事的现场,整架飞机都已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他看着那个有如炼狱般的火焰,实在不敢相信他在短短的一百天之中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的惨剧,而他竟然都能活着出来。他就觉得这是他母亲平时烧香拜佛起了作用,上苍才会特别的眷顾他。
想起变色龙的夜里
人若成了变色龙,明明身不由己受人摆布,反而也能沾沾自喜。只不过,如果夜半醒来,看见一片清明的世界本色,毫无人工色彩,那时既不知自己何在,一定发愁不知该变成什么才好!
从亭仔脚、汉字招牌到摩托车声,杉山未来在强烈的阳光和热风里感受台南的气息,循着台南女中、台糖宿舍的轨迹,回溯祖母战前在台湾的青春岁月。
田园文学大家许其正精选其散文佳作,集为散文集《又见彩虹》,已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
数学白痴
如果没有妈妈的陪伴和坚持,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我可能被成绩压垮,变成愤世嫉俗或叛逆的少女。她的教育方式,让我更明白:人生的路,不是只有一条可以选择。
书摘:六月之雪(上)
她们穿越古都台南今昔,印照心灵在远方的疗愈原点。
愤怒的萝卜
随着妈妈和姊姊的脚步,我的阅读范围愈来愈广。现在终于明白,阅读对一个人多么的重要。如果不是那“愤怒的萝卜”之刺激,我也不会关起门来,矢志大量啃书了。
嘈杂说的是沉默
这个城市随时随地都有声音。但嘈杂并不仅仅由听觉而来。就算安安静静坐下来看报,也让人感觉这是吵吵闹闹的一个社会。
心情糟糕得像坨麦芽糖。现在终于懂为什么人家在烦躁的时候会用糊成一团的麦芽糖来形容了,把麦芽糖用力握住再放开的话,手不是会变得黏呼呼的吗?如果放着不管就会黏上肮脏的灰尘,就算用卫生纸擦也没用,若是不用肥皂彻底洗掉的话,那种黏腻感是绝对不会消失的。我现在的心情就是这样,真想用肥皂把心彻底洗过一遍。
Q萌妈妈虎姑婆的一面
大人何妨有时也变成“大的小人”,和孩子一场混战,保证立刻拥有孩子的单纯快乐,受益的岂止是孩子?而童年的意义,不就是一代代浪漫纯真的憧憬与回忆?
我想起佛陀传记中,佛出四门,目睹了人的生命过程中,无可逃离的生老病死……。恒河,似乎把生老病死活脱脱地俱现于眼前啊!
我心里有个安全的地方
这些年随着我们愈来愈独立,我渐渐看到那个真实的妈妈,她敏感、脆弱、幽默、大方,在文字的天地里总令我佩服,敏锐的体会与观察,加上细腻、真诚却充满意象的文字叙述,这个妈妈,总是一直在发光。
成为母亲后 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我希望在孩子眼里,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大人”。虽然很想让孩子看到自己完美的一面,但也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不过,与其因为不完美而难过抱怨,我想让孩子看到的是:即使不完美,仍然努力活得精彩的自己。
南山先生的药铺子
《山海经》这本书曾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幻想故事,有很多神话、和有关天象和地理、药物、奇珍异兽等等的奇闻轶事。
火车站惊魂
火车刚在月台停妥,只见成群人潮顷刻间蜂拥而上,你死我活地疯狂抢着挤进窄门,下车的人群也急着挤出车厢,谁也不让谁。顿然间,吆喝谩骂声此起彼落,我生怕火车很快开走,下一站也许是一、两百公里之外了,心急地也在上下车的人群中推挤,仿佛进入生死拚搏的械斗场面!
养儿方知父母恩
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我到此才终于明白!我只期望等我老了以后,他懂得反馈,或许也能尝尝,一个人困在阳台上,那种撕心裂肺、大吼大叫的滋味。
在印度 听见一片寂静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有句咏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心中的宝塔》出版商:这本书让我内心充满光明
当得到书稿时,看到白少华一家因为修炼法轮功而遭受到来自中共的打压,我马上认定这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它具备所有其它人权迫害事件的特征。这个故事也和其它人权迫害一样,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展现了人类良知的不可磨灭,看完后让我内心充满光明,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出版此书。
继出版陈福成着《现代田园诗人许其正作品研析》,文史哲出版社顷又推出鲁蛟等集体评论集《心田的耕耘者——许其正的创作岁月》。
书摘:《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
没有真实情境,孩子怎么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热情不会来自教室,好文章常是孩子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从大地捧出来的。
京都一年:吃在京都(下)
“十二段家”这个店名颇不俗,乃是典出于歌舞伎 “忠臣藏”者,可见店主对古典的嗜好。而其店面也保留着古典京都式建筑物风格,无论那“勘亭流”的招牌,赭红色的格子木门或蜡染的垂幔,都能予京都人亲切的印象。
京都一年:吃在京都(中)
在很久远的古代,有一次帝王贵族们出外打猎,由于兴致浓厚,较预计的时间延缓了。他们吃尽了携带的粮食,不得已而向农家求食。受宠若惊的农人,赶忙洗净了锄头,宰杀了肥鸭,就在炭火上用锄头替代釜锅,以鸭油烤鸭肉,佐以新摘的蔬菜进供。那些饥饿的贵人们享用过吱吱作响而香喷喷的鸭肉后,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故而回到宫殿里,特令仿造农作的锄具,如法泡制。从此这道农家野味不胫而走,遂为别致的菜单。
京都一年:吃在京都(上)
一般说来,京都的食物是颇重视觉享受的。对于讲究实惠的中国人而言,有时难免觉得他们的视觉效果反居味觉效果之上了。
我啊,走自己的路(下)
在日复一日的独居生活中,原本认为年老等于失去、等于忍耐寂寞的桃子,开始了解到一个人才能体会的乐趣。在迟暮之年里,她所享受的,是全然的自由,和最热闹的孤独。
我啊,走自己的路(上)
虽然我从小就想成为作家,但不知不觉间,竟然已过了这么多年。当然这全要怪我自己懒惰;但另一方面,我的小说与“如何活下去”这个问题密不可分,为了找到答案,我必须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