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论是东方或西方,也不管是王侯贵族,亦或平民布衣,对家庭教育都极为重视。对升格当母亲的女性来说,是待在家里当专职母亲?还是将孩子送交育婴托儿中心、或请外佣照看,哪种方式对小孩更有益?这个现代母亲的难题,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争论。
你可在“方寸”之间,随意的摆布!到处盖房子:或茅屋三两间;或亭台楼阁平地起!随手植树造林:或绿草如茵、繁花遍地;或竹林掩映、松柏擎天!甚至能移山倒海、呼风唤雨呢!反正山水、风景就是由天、地、山、石、水、树所构成,只要技巧纯熟、运用自如,就能将胸中丘壑描绘出来……
生命,必须由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观照,才能把生命的层次一一显示出来。如果你立定不动,你的视野也将局促在一个角落。看山如此,生命亦复如此。
因着烟岚云雾的陪衬与烘托,四周的景物显得变幻莫测而无比神秘!也因着烟岚云雾的飘忽、簇拥,赋予四周景物光怪陆离的色彩与样貌!更因着烟岚云雾的遮掩、隔绝,拉远了四周的景物,远距离欣赏不见细节与瑕疵,而造成了梦幻般的想像、而形成了视觉上的朦胧之美!
在社会上浮沉久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人都自以为是,个个全不愿改变。要想改变别人简直难于上青天!所以和上司、同事、邻居或家中成员关系紧张,整日里处于备战状态,哪怕是对孩子教育也常常火冒三丈。今天咱们来服一帖化解的良方,打一管纾缓的针剂!
老天安排的人生路就像一条长河,有朝一日终究会流入大海一般。刚开始的源头,只是数条毫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到一起,河床加深,河面扩张成条大河,波涛汹涌。再穿过峡谷,越过山涧而水量暴增,声势浩大而达到顶峰。然后迂回蜿蜒,流经平原,淌过丘陵,慢慢趋缓,最终向下注入大海。
世界民谣(17)荒城之月
日本民谣,由泷廉太郎(1879-1903)作曲。他在少年时代前往故乡(大分县竹田市的冈城遗址)而作出了这首曲子。
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向以“孝”“悌”为本,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流传,有孝经的定本。从帝王将相、公侯贵胄到贩夫走卒、市井小民,全都身体力行,蔚为风气。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一切的后果全是回向给自身的,所以现在得好好考虑、得正确对待“老者安之”这个人生课题!
见到久未谋面的同事,内心感触颇多,形体上岁月雕凿的刻痕人人都有,这且不提。我发现其中有那么几位还兼差做营养食品直销,到处鼓吹,让人加入服用,目的何在?打发时间,多存点钱留给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到这种情景,除了感叹之外,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组名句。
郑板桥的家书虽然仅留下十六通﹝封﹞,可是十六通展现出来的却是真挚可感的情操,以天地万物为心,抱着“民胞物与”的胸怀,关心民间痛痒,表现的是一份坦荡无私的爱。传说板桥装糊涂,偏狂骂世;读了家书,才知道他真是内行醇谨,老成而忠厚。
我们的哀愁与痛苦,有时候来自于他人的牵累,但我们的欢乐,有时候也来自于他人的触发与分享。尤其是身旁的亲友们,他们平安、顺利的电话留言,或偶尔携着小小的礼物来敲你紧闭的门扉,或在他乡街坊乍然相遇,或灯前把臂言欢、席上倾谈交杯,或全家围桌促膝畅叙;都能为你带来满怀的欢愉与欣喜。
所谓民歌、民谣,起源于民间自然形成。无诗人作词和音乐家作曲,歌词俭朴,易学、易唱,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昨晚读的郑板桥全集中,<潍县(山东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郑墨)第二书>这封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突然闪现: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用正确而适当的方法),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一定要老实忠厚、心胸悲悯),勿为刻急也(不可心浮气躁、待人苛刻)。……
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迟迟未能回归天上。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濛飘忽,如梦似幻,终日不停的习习灵风,轻柔的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可怎么也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
当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师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学之间发生更大的纠纷而认为师长处置不当,造成自己的宝贝身心受创;或者您觉得某一项家庭作业家长无法配合而认为老师有意刁难……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腾,立刻要找老师理论。贤明的家长,请稍安勿躁,想想这个故事的主旨何在。
到了暮年,你再转头回想过去,会发觉你学会了很多,看开了不少。现实与环境逼着你放不下也得撒手抛开那些:不该拥有的、不属于你的、不在你名下的、不归你管的……等等。你会发现虽然形体衰老了些,可心情轻松多了。
几经物换星移、环境丕变,渐渐的发现它原来是一首儿歌“小星星”
“恒春民谣”忠实的唱出了农民们的辛劳。中国天人合一的道统,让这些勤苦的农民大众,随着四时、季节的嬗递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换来的是一粒粒的汗珠与一碗碗的米饭;以及一家家的温饱和一户户的富足。
刚学画的头几年,常逛画展,取众家之所长,观摩学习嘛!有那么一天,刚走出画廊,外子忽然蹦出这么一个提问:假如有那么一天,别管我花多少钱,抱回一幅现代画坛巨擘——立体派创始者的画作送给你,而条件是你得挂在屋里,每天欣赏,不得有违,你意下如何?
现在的孩子活在物欲横流的万花筒里,大手大脚,不知节俭为何物。不像我们老一辈的,小时穿补钉衣裤,生日有点预算才在饭里给加个红蛋,哪像现在,连蛋糕都吃腻了!如今开始品尝浪费过度的结果了,那就是全球能源短缺的危机了。自古以来,有德之士莫不推崇“俭以养德”。其实古人早早就以身作则,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典范——司马光敎子:
在繁华都市的水泥丛林里居住久了,似乎连脑袋都硬化了,心灵深处也一片灰暗消沉,难得看到絮飞、花开,甚少听闻虫鸣、鸟叫。季节更迭的意义,只剩下一套又一套的时装。过多的文明,替代了自然。偶尔忙里偷闲的抬头仰望群星,也只是一角黝暗里的一丝微光,有气无力的眨巴几下眼儿。
清朝的李渔,他特别讲求艺术化、趣味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安排,都能自出机抒,独具巧思,充满了别出心裁后的改变。下面看看节录自他《闲情偶寄》卷十一“器玩部”中“贵活变”的一段文字所表达的一些构思与看法:
这首民谣,出于意大利的“拿坡里”。拿坡里位于拿坡里湾北岸,前临碧海,后负青山。风光秀美,全欧少有。当月光皎洁的夜晚,寂静的水面,映照着月影与灯光,对对情侣摇着二三小舟,荡漾其间,那真是人间仙境、水乡胜景。
啊!给我讲那甜蜜的老故事,往事难忘,往事难忘。啊!给我唱那好听的老歌曲,往事难忘,不能忘……
我国传统哲理,导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性禀赋于天;人心效法天心,所以人心所向,天意可知。也因此认为亘古的宇宙运转中,恒常的自然定律里,孕育出一股浩然的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无声无形中,在久远的文化演绎里,造就了不少不朽的灵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是这股正气,建立了家国的秩序,维系了社会的伦理,巩固了道义的根基。在由上而下贯穿下来的同时,也在人世间展现了情致纷披的多重像貌……
其实这些我只把它视为人生画布上,无意中悄悄的一次挥洒、轻轻的一笔涂抹,不是浓烈炫目的艳色,而是梦幻朦胧的淡彩,可有可无,不是造作,更无意夸张,而是随缘而生,自然就有,在祥和的心田里,泛着冷冷的辉光,映出满堂的流霞!
每首乐曲,悄悄的诉说着那远古的过往,每句歌词,都挑起那亘古的片段。同时它们都深深的触动你心底沉静已久、积尘已厚的心弦,叫醒你的本性,唤起你的良知,增添你的善念。也许在哪一朝、在哪一代,咱们曾相逢聚首,演绎出各自的辉煌;也许在哪一生、哪一世,我们曾携手寻佛求道,青灯木鱼共修过一回;也或许……谁知道呢?如今在今世醒来,又互换了一个角色,既陌生可又熟悉,既不识可又有缘!
这是条宽敞明亮的长廊,两侧的墙面上,挂着不少幅风景油画,我不曾细数,可却曾仔细鉴赏过,不管是江南氤氲的水乡、清晨朦胧的小径,或是河岸停泊的渔舟、山间静谧的茅屋……,虽然表现手法各异,但技巧上乘,敷彩流畅,不约而同传达的是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由此可看出院方确实用心良苦。只是每日里往返这儿的病患家属,没有一个人会留意这些的!有的只是满腹的愁苦与无奈,万般的悲痛与不舍!因为长廊尽头右转,即是安置绝症患者的安宁病房。
记得退出职场那一刻,真是喜形于色,心情那份舒畅与痛快,无法言表。每个人规划着如何延续那些未竟的雄心壮志,迫不及待的想立刻付诸行动。几个知心好友更相互约定,每月聚会一次,吃喝玩乐兼说长论短。如今言犹在耳,可一晃眼,十来年过去了,却连一次面都没碰过,可笑吧!原因何在?因为每个人回归家庭之后不久都含饴弄孙去了,这就是人生!得物尽其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