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用晚餐 與青少年子女溝通更無礙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蘇雲編譯報導)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多少都會體會到,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是成長歷程中較難溝通的階段。除了多瞭解他們的想法,多嘗試傾聽,最新的研究還指出:在孩子即將步入青少年階段前,多增加一起用晚餐的機會,不僅能增進彼此的瞭解,更能為未來幾年的親子溝通打下良好的基礎。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chool of Nursing.)護理學院研究教授富爾克森(Jayne Fulkerson)說,「即使孩子因為進了中學後就不太可能時常與家人一起吃飯,但如果家長在兒童時期與孩子有過一段一起吃飯的時光,他們之間仍然會有一個較好的聯繫,並會因此產生持久的影響。」

統計的結論是根據對將近5,000名芝加哥(Chicago )公立學校的中學生調查的結果。受試的學生於六年級的期初及期末接受調查,並分別於七、八年級結束時再接受一次調查。他們被問及與父母一起吃飯的頻率、與父母有10分鐘以上談話的次數、表現出色時家長的稱讚與否,及家長對他們外出與在學校情況的關心程度。

結果證實了家庭聚餐對親子關係所起的保護作用。這項長達數年的研究結果,使研究人員更加確信,家庭聚餐對於親子間的溝通助益是真實存在的。

富爾克森認為家庭聚餐是親子間保持聯繫的良好契機。因為父母不僅會對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有更多的瞭解,也會對他們的想法更加清楚。」但克森也建議家長應儘量迴避可能產生衝突的主題,如學校成績和功課等。

與青少年溝通的技巧

親子間良好互動最重要的是能夠體會孩子的感受,嘗試瞭解、接納孩子脆弱的一面,而不是一味的改變對方。以下是專家所提出的幾項建議:

1. 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
2. 避免以武斷的方式解決問題。,
3. 不一味的強調對錯。
4. 不把焦點過度集中在孩子身上。
5. 多一分讚美,少一分責備。

總而言之,與孩子良好的溝通是一門看似簡單,卻又深奧的學問。不僅時間、場合要對,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也很重要。只要父母多用些心思,孩子就真的能感受的父母的關懷,親子間的關係也自然會更加的緊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管教好孩子,是門大學問,那麼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實行「寓教於樂」呢?對此,「快樂計劃」網站(happiness-project.com)的創辦者,葛格雷琴.魯賓(Gretchen Rubin)表示,融洽和樂的家庭氣氛並非堆積於責罵與命令上,而應建立在充滿歡笑與正面鼓勵的言語上,父母親更應該以身做則、樹立好榜樣,讓孩子體會到歡愉。
  • 【大紀元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唐寅芝加哥報導)「漢武帝派誰到西域,開啟了絲綢之路……公元605年誰用6年時間開鑿了大運河……哪個動物在12生肖中排第5……秦始皇開槽是為了溝通哪兩大水系……張仲景是哪一本書的作者……」台上兩個參賽團隊認真地聽著提問,隨時準備按鈕回答。這是8月14日首次在芝加哥舉辦的「全美青少年中華文化常識比賽」初中B組決賽中的一幕。參賽者都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青少年們,一個男生用不太肯定的語氣把「牛頭不對馬嘴」說成了「牛頭不對馬尾」,台下發出善意的笑聲。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