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的技巧(五)

兒童階段、青春期?年齡不同時,該怎麼「嘮叨」?(下)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 崔英民, 朴美珍, 歐靜文
譯者:張琪惠

國小高年級時期 相信、傾聽孩子的話,不要總是責罵

1.反抗父母的說話,對於沒有根據的規則產生懷疑。
2.變得敏感衝動,自我意識強烈。
3.出現青春期的症狀,注意到異性,有攻擊性的傾向。

這時期的孩子很難對付,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偏差行為,某些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開始變聲,某些孩子依然具有小孩子的特徵。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孩子此時已經正式進入青少年時期。

父母要特別留意,不要再抱持「你還是小孩」的想法,現在的孩子比父母成長的時代還要早熟2∼4歲。

在此時期,原本聽話的孩子會突然開始質疑、反駁父母。如果這時候父母生氣嘮叨,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即使施予高壓,孩子雖然會閉上嘴,不過反抗心還是會加劇。

父母不能以嘮叨的方式來糾正錯誤,因為此時期的孩子對於責備相當敏感。

此外,無條件傾聽孩子說話的態度相當重要,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盡力營造了解、相信孩子的感覺。

青春期 收起命令口吻,用「溝通」代替「嘮叨」

1.身體與精神上,皆具有明顯的青春期特徵。
2.對於外表變敏感,想要有自己獨立的時間。
3.感受到自身的混亂,重視朋友關係。
4.有理想主義的傾向,會誇大事實。
5.對於舊世代產生反抗。

父母要先了解一件事,青春時期的孩子,無論是生理或心理,都經歷了激烈的變化,所以他們會特別敏感不安;因此,這是穩定孩子情緒最重要的時期,父母最好不要嘮叨。而且青少年也有避免和父母對話的傾向,父母要更加慎重小心。

青少年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所以就算嘮叨,也沒有多大的效果,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心。父母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說話,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這種語氣。

每個父母都曾經和青春期的孩子吵架,原本說話說得好好的,卻突然開始針鋒相對。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父母未經思考所導致的結果。比如把孩子當成小孩看待、用命令式的語氣說話、批評孩子的朋友,這些都會引起青少年敏感的反應。另外,對於身高或體重等身體特徵,說出負面的話語或開玩笑,都會造成無形的傷害。

相反地,青少年最喜歡聽到的話,就是「媽媽(爸爸)相信你」。因此,面對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白」的狀態。坦白說出所有的事情,表現出信賴孩子的態度。

不管父母再怎麼努力,因為與孩子的世代差異,父母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請直率的說出來:「沒錯,媽媽不了解,可是媽媽很想更了解你,所以才想跟你說話。」請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願意用「對話」代替「嘮叨」的誠懇態度。

─ ─摘自:《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的技巧」》采實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