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看見價值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一張旅遊傳單,引起二老爭辯,他們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頓時,鬥嘴聲打破假日的寂靜,小小的空間突然熱鬧了起來……

不動聲色,我旁聽斟酌他們的對話,都是直白的語言,說著自己的想法,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互別苗頭、不認輸的意氣。幾番對陣,母親戛然而止,父親嘟嚷一陣也離開「戰場」,留下我,還在細細琢磨……

儘管,沒有精確的言詞和系統的邏輯,然而,這是一場「價格」與「價值」的論述。儉樸自持的父親奉行價格至上、便宜最好,因此,他多方質疑其中的利益;單純隨和的母親懂得價值,願意付出代價,去享受一趟輕鬆、自在的旅行。

顯然,我贊同母親的觀點,也高興老人家能跳脫價格上的斤斤計較、精打細算,看見價格之後的價值。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意義」而確立的;而「意義」,是人賦予的。簡言之,母親具備一雙看見「價值」的眼睛。

一則深富哲理的故事: 有位年輕人拜師,苦苦追問人生的真相。起初,師父只教他洒掃、泡茶、接待賓客,閑暇時要靜心觀看世界。後來,師父拿一塊石頭交給他,並且說:「你拿石頭到菜市場去估價,只要知道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

在菜市場裡,有兩個人想買這塊石頭。其中一人出價十元,另一人出價二十元,前者要買回去做秤錘,後者要買回去做硯台。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再叫他把石頭帶到玉石市場去,只要知道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在玉石市場裡,有人出價五十萬元,因為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這個石頭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五十萬!」

師父說:「好!現在你把這石頭帶到鑽石市場去,只要估量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弟子欣喜若狂的跑回來告訴師父:「師父呀!聽鑽石市場人說,這是一塊最完美的鑽石,有人開價五千萬呢!」

師父回答:「沒錯!就是如此,只有用鑽石的眼睛才能看見它的價值。你不停的問:什麼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市場的眼睛,和鑽石的眼睛看到的都不同。想明白人生的真相,要先鍛煉的是眼睛,而非不斷的追問!」弟子聽後,幡然開悟。

對照故事,母親和我,應該已經超越在菜市場看石頭的階段。至於,一雙可以洞澈人事物真正價值的眼睛,還有待多多鍛煉!@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比風水更大的是一個人的善心,而比法力更大的是因果......
  • 新奇、迅捷的感官刺激之後,我們得到甚麼?又失去甚麼?
  • 中年後的我們,無論走了多遠、隔了多久,在某些時刻,會自覺或不自覺的頻頻回顧,不也是一種「回游」嗎?!這是生命基因對原鄉的記憶,和深深的眷戀。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往往是從味覺中去追憶那些樸實、靜好的歲月……
  • 塵世的風景,也是生命的風景,我們看風景,也在風景之中。有時候,需要趨車疾行、匆匆掠過;有時候,可以緩步慢走、仔細端詳。而無論疾行或慢走,都別忘了──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讓自己也成為美麗的風景......
  • 孩子的天真、單純,在不知不覺中,已卸下面具,恢復本來面目。或許這就是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博士所強調的:「我們不該強求自己變成完美的人;相反的,我們該擁抱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孩子們感受到「聯結」。
  • 開車途中,突遇偶發狀況,窒礙難行,只好轉進岔路。一拐彎,咫尺天涯,在迂迴曲折的巷弄裡別有洞天、自成一格,迥異於寬敞通衢大道上的車水馬龍、風馳電掣。
  • 花香幽幽、鳥鳴聲喧的清晨,又看見老人家站在專屬的位置上舉胳膊、練腳力。當下,我感覺到:他不只是在運動,更是在現身說法,說的是──即使一個人,也可以堅持做想做的事!
  • (shown)無論一日或一生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其間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 這次能夠消弭彼此之間的分歧,不是因為哪一個法則、定律;也無關哪一番至理、名言;而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孜孜不息、全力以赴,讓活動圓滿、順利的完成。
  • 在同一個時空中的一群人,卻各有不同的「世界」,這個場景,對現代人來說,是司空見慣,再平常不過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