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看见价值

作者: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55
【字号】    
   标签: tags:

一张旅游传单,引起二老争辩,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顿时,斗嘴声打破假日的寂静,小小的空间突然热闹了起来……

不动声色,我旁听斟酌他们的对话,都是直白的语言,说着自己的想法,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互别苗头、不认输的意气。几番对阵,母亲戛然而止,父亲嘟嚷一阵也离开“战场”,留下我,还在细细琢磨……

尽管,没有精确的言词和系统的逻辑,然而,这是一场“价格”与“价值”的论述。俭朴自持的父亲奉行价格至上、便宜最好,因此,他多方质疑其中的利益;单纯随和的母亲懂得价值,愿意付出代价,去享受一趟轻松、自在的旅行。

显然,我赞同母亲的观点,也高兴老人家能跳脱价格上的斤斤计较、精打细算,看见价格之后的价值。事物的价值,是因为“意义”而确立的;而“意义”,是人赋予的。简言之,母亲具备一双看见“价值”的眼睛。

一则深富哲理的故事: 有位年轻人拜师,苦苦追问人生的真相。起初,师父只教他洒扫、泡茶、接待宾客,闲暇时要静心观看世界。后来,师父拿一块石头交给他,并且说:“你拿石头到菜市场去估价,只要知道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

在菜市场里,有两个人想买这块石头。其中一人出价十元,另一人出价二十元,前者要买回去做秤锤,后者要买回去做砚台。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有人出价二十元。”

师父再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市场去,只要知道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在玉石市场里,有人出价五十万元,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这个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

师父说:“好!现在你把这石头带到钻石市场去,只要估量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弟子欣喜若狂的跑回来告诉师父:“师父呀!听钻石市场人说,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有人开价五千万呢!”

师父回答:“没错!就是如此,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见它的价值。你不停的问:什么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场的眼睛、玉市场的眼睛,和钻石的眼睛看到的都不同。想明白人生的真相,要先锻炼的是眼睛,而非不断的追问!”弟子听后,幡然开悟。

对照故事,母亲和我,应该已经超越在菜市场看石头的阶段。至于,一双可以洞澈人事物真正价值的眼睛,还有待多多锻炼!@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比风水更大的是一个人的善心,而比法力更大的是因果......
  • 新奇、迅捷的感官刺激之后,我们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 中年后的我们,无论走了多远、隔了多久,在某些时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频频回顾,不也是一种“回游”吗?!这是生命基因对原乡的记忆,和深深的眷恋。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往往是从味觉中去追忆那些朴实、静好的岁月……
  • 尘世的风景,也是生命的风景,我们看风景,也在风景之中。有时候,需要趋车疾行、匆匆掠过;有时候,可以缓步慢走、仔细端详。而无论疾行或慢走,都别忘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让自己也成为美丽的风景......
  • 孩子的天真、单纯,在不知不觉中,已卸下面具,恢复本来面目。或许这就是同理心专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博士所强调的:“我们不该强求自己变成完美的人;相反的,我们该拥抱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孩子们感受到“联结”。
  • 开车途中,突遇偶发状况,窒碍难行,只好转进岔路。一拐弯,咫尺天涯,在迂回曲折的巷弄里别有洞天、自成一格,迥异于宽敞通衢大道上的车水马龙、风驰电掣。
  • 花香幽幽、鸟鸣声喧的清晨,又看见老人家站在专属的位置上举胳膊、练脚力。当下,我感觉到:他不只是在运动,更是在现身说法,说的是──即使一个人,也可以坚持做想做的事!
  • (shown)无论一日或一生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其间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 这次能够消弭彼此之间的分歧,不是因为哪一个法则、定律;也无关哪一番至理、名言;而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孜孜不息、全力以赴,让活动圆满、顺利的完成。
  • 在同一个时空中的一群人,却各有不同的“世界”,这个场景,对现代人来说,是司空见惯,再平常不过的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