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雲起】讀書成就人類的智慧之光

作者:李雲飛
font print 人氣: 540
【字號】    
   標籤: tags: ,

我自幼酷愛讀書。歷數人生中的樂趣,讀書之樂、觀雲之樂、品茗之樂、雲遊之樂等等,在我的心目中讀書之樂應該排在首位。讀書能與古今中外的聖賢們超越時空地對話,它是智慧與快樂的源泉。對我而言,讀書不只是一種快樂,不僅是一種樂趣,更多的時候我感覺它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幼年之時,因為所識的文字有限,最喜歡閱讀兒童連環畫。我仍記得閱讀的第一本連環畫是《岳飛大破金兵》。其中雖有許多不認識的生字,但是書中的畫面讓我足以理解岳飛的英勇善戰和精忠報國之心。粗通文字之後,我又閱讀了唐詩宋詞、詩經離騷和古典四大名著,其中的精彩章節至今還能背誦。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做人的智慧,也得到了無盡的快樂。

在寂靜的長夜,不管身居異國他鄉還是窮鄉僻壤,只要開一盞小檯燈,即使是輕聲朗讀唐詩宋詞,就能讓我聞到一室的書香。在一個人的書桌旁,泡一杯清茶,窗外的明月清風就會為心靈的芭蕾伴奏。淡淡的墨香與濃濃的書香交相輝映,讓我覺得溫馨舒適,心靈也會隨着微風跨越時空,翩翩起舞。

讀書是智慧之源

一個人外表的美醜顯而易見,其財產的多寡也易為人知,唯獨其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不易被他人察覺。許多好書之中並不一定有「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是其中必有常人所感覺不到的大智慧。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作品以及其它文章中所反映出來的多種知識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唯有博讀,才能從書中吸取歷史上無數生活經驗的結晶與淵博的智慧。讀書是提高智力、豐富想像力、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的最有效的捷徑。

博讀還能使人們通過古今中外無數著名作家的作品來學習清新、優美、犀利、辛辣等各種風格的語言特色,從一首詩歌、一篇散文、一則寓言或一部遊記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書中的學問博大精深,讀一本好書,猶如與上千個益友交談。例如,我從《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中,認識了開天闢地的盤古,造人補天的女媧,嘗百草的炎帝(神農氏),戰蚩尤的黃帝,禪讓的堯舜,治水的大禹,殘暴的夏桀等人……一本書就有如此多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歷史知識,這是與一般人交談無法獲得的精神素養。

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一個人沒有經過書本的薰陶,他的思想就是膚淺的,甚至是空洞的。許多人做事沒有主見,就是因為滿足於平庸空洞思維的生活。由此可見,讀好書,多讀書,對於陶冶品德情操,提高為人處世的各種能力,都是大有益處的。西方哲學家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讀書是以長才。」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延伸,能寫一手好文章的人必有讀書萬卷的經歷。每個人思想深度的不同,是由其讀書的多寡和人生閱歷的差異所決定的。

讀書是快樂之源

儒家始祖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香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則說:「我讀書沒有心得,就如呼吸飲食沒有心得,那是極大的享受。」他還說:「讀書之對於我,那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事,只次於呼吸空氣、飲水、吃飯、睡覺。」西方諺語說:「書本是幼年人的玩伴,青少年的良師,成年人的朋友,老年人的使者。」以讀書為樂,人生才能生機勃勃,好書就像一泓清泉,一縷晨曦,又像一絲月光,把人們的心靈照亮。

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一個個出口成章,才高八斗。古代的許多神童或狀元,都曾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三歲識千字,五歲讀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九歲精通詩詞歌賦……現代人背一篇四、五百字的《三字經》可能也要花費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與古人比相,其本能不但沒有進步,而是嚴重地退化了。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和董傳留別》一詩中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意思是說,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讀書的作用不僅在於獲得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經常讀好書,日積月累自然就會使人脫離低俗。每本好書之中都有一個精彩的世界,唐詩宋詞之中也洋溢着中華傳統文化之光。人們從詩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李白的豪放飄逸、李商隱的愛恨情仇、杜甫的心懷天下或李清照的離愁別恨。只要悉心捧讀一本本好書,就能從書中學習到智慧的靈光,如果每個人都能享受「讀書之樂」的愉悅,現代社會上自然也能充滿書香。

好書能使人們的心靈升華,使人們找到生命盎然的泉源。因此,唐朝詩聖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透過古今聖賢的知識和人生體驗,人們得以汲取精華,增長見識,啟迪智慧,頤養性靈。生活中沒有好書,就如天空中沒有了陽光;智慧中沒有好書,猶如鳥兒缺少了翅膀。好書既是良師,也是益友。每天用一段時間靜心讀書,就能讓人生充滿快樂!

──轉載自看中國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不必是淒美的。但是快樂有時候似乎很會躲迷藏,要找到她可必須下一番功夫。
  • 第一次知道張充和(1913—2015),是因為湘西沈從文墓碑上那意蘊雋永的小楷:「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進一步瞭解,卻是在老太太仙逝之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她概括平生的詩句打動了我。
  • 都有愛國之情,即使在七百多年前的大元也不例外。元朝版圖酷似一枚碩大的桑葉,它的疆域涵蓋的範圍有:「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即北到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雲南,西北到今天的新疆,東北至鄂霍次克海,總計1500多萬平方公里,其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
  • (shown)「讓一千萬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華,與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寶玉,藉著歌聲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在歌聲中讓我們的子孫永遠不要忘記,做為一個中國人的快樂,悲傷和光榮。」
  • 當代中國,以居安思危眼光來看,是繁榮現象下隱患四伏的社會,物質文明雖然一派繁榮,但精神世界卻十分荒廢空虛。在這個人欲橫流、金錢至上、浮躁喧囂的年代,我們時時刻刻能體味到我們的思想精神領域,在人們的道德、倫理方面發生的種種病變,自私、虛偽、冷漠、腐敗等等在一點點侵蝕著、敗壞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靈魂。主要表現為:
  • 一位在中國待了三十年的美國媽媽,卻一直對中國的「啃老」問題困惑不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正在籌備灣區第五場經典名曲和原創音樂演唱會的歌手梅楣,將她的演唱會主題定為「我有一段情」。做為一名風格日趨成熟的歌手,梅楣和她的音樂都散發出令人神馳心往的東方古韻。她嘗試用回歸傳統的音樂,為現代社會尋找可以平衡的邊界,包括正在泛濫到不可控制的情感。
  • 在講究表面、急攻近利的現代社會中,有些人儘管西裝筆挺,也透著虛榮與市儈;有些人即便「金玉其外」的精妝打扮,也在談吐之間讓人萌生「敗絮其中」的感嘆。雖然人的容貌與生俱來,但思想是我們的,人心是自己的,若能透過修養心性、充實內涵來掌握生命與未來,則更值得大家去深思和重視。
  • 蔡倫的造紙術是近代木漿製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廣闊的途徑。現代造紙技術發達,以機器代替人工,但造紙的基本原理、工序和所用的原料與蔡倫在1900年前的造紙術基本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 真正的「善」也是如此,不論身居陋巷,還是錦衣玉食,都能不改其志,不變其心,不因自身的處境和對方的身分而動搖,這樣的善心,自然經得住試探,配得上嘉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