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鄭若驊首到立會回應UGL案

議員不滿搬龍門 港大民調六成人指律政司決定偏頗

圖為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蔡雯文/大紀元)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律政司早前以證據不足為由,決定不就UGL案檢控前特首梁振英,事件引起各界抨擊。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昨日首次到立法會回應,不過民主派議員不滿其繼續搬龍門,將香港法治變成鄭若驊的人治。另外,港大民調顯示,六成人認為律政司不檢控梁振英的決定偏頗,逾七成認為應該外聘大律師尋求獨立法律意見。

律政司沒有尋求外間法律意見下,決定不起訴梁振英收受UGL公司5,000萬元案,事件發生近月。議員朱凱廸在立法會大會上提出口頭質詢,鄭若驊16日終於首度到立法會回應。

朱凱廸質問律政司今次未有尋求外間法律意見,其做法有別於過往處理梁錦松、許仕仁、林奮強、曾蔭權和湯顯明等案件。鄭若驊重申,律政司一直堅持專業精神、不偏不倚、無畏無懼考慮刑事案件的檢控決定,但相關案件的討論過程必須保密。又稱,將案件外判尋求法律意見,並非律政司的慣常做法,撇除涉及律政司人員的案件,由2016至2018年的3年期間,律政司在作出檢控決定前,只有一宗個案有尋求外間法律意見。

朱凱廸不滿其解釋,「市民一定會記得其身不正的律政司,沒有問過獨立大律師,便放生貴為國家領導人的梁振英。」又要求鄭若驊撤回去年12月26日,指只有涉及律政司內部同事的案件才會外判的言論。

朱凱廸批評鄭若驊沒有問過獨立大律師,便放生現為國家領導人的梁振英。(蔡雯文/大紀元)

前日港大民調顯示,疑受不檢控前特首梁振英的決定影響,鄭若驊的評分和民望淨值均創新低,鄭亦成為林鄭月娥政府的司局長中唯一一位「表現失敗」的官員。公民黨陳淑莊質問時,先諷刺鄭若驊上任一年多,已經趕得上前教育局局長吳克檢的負民望,又批評鄭是「法治天敵」。

鄭若驊曾與梁振英共事六年

陳淑莊指鄭出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時,經常要向行政會議匯報,並與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共事,認為兩人6年的共處時間,鄭是否能判斷自己可以有無畏、無懼、無偏差的理據,不起訴梁振英。鄭若驊回應,因年代久遠不記得,再重申不會因為政治敏感,或公眾反應而影響決定。陳淑莊再追問,為何曾蔭權和許仕仁案均有請求獨立法律意見,為何梁振英的案件卻不避嫌,但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以「這個不是你的問題」為由,拒絕讓鄭若驊回答。

陳淑莊質疑鄭若驊曾與梁振英共事六年,質疑鄭為何沒有就振英的案件避嫌。(蔡雯文/大紀元)

陳淑莊在議事廳外向傳媒指,鄭若驊曾與梁振英共事6年,卻稱不記得。認為鄭在議事廳內的回答是睜大眼說謊話,質疑她有心包庇梁。又說,由過去曾蔭權、許仕仁案到佔中九子案,律政司均授權副刑事檢控專員處理,因涉事人物與檢控專員認識多年,或本身有關係,故作出相關決定以避嫌。陳質疑鄭若驊,不知在何時向副刑事檢控專員取回生殺大權,因此絕對需要交代。

民主黨林卓廷也批評,鄭若驊的發言是搬龍門,他指外判大律師的守則,是只要有潛在偏頗就應尋求外間法律意見,質疑鄭若驊在任內曾修改檢控守則,即是有明顯偏頗,由鄭若驊一人判斷有否偏頗才可檢控,「她說沒偏頗就沒偏頗?現在香港的法治,變成鄭若驊一人的人治?」。

他又不滿鄭若驊和建制派議員在會上故意拉布拖延時間,令到今次只有3個議員有機會提問,並再次強調,公眾對律政司不尋求獨立法律意見存有很大疑問。「她是否因為擔心外判大律師拿回來的意見會對梁振英不利,所以唯有閉門造車,自己一手攬上身?過往很多案件都有外判大律師拿意見,唯獨梁振英案有不同處理,而她無法解釋當中的差異,這是問題的核心。」

九成受訪者指律政司應外判

另外,「天下為公」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就UGL案律政司不檢控振英的決定,進行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
檢控梁振英的決定偏頗。有近九成人認為律政司應該公開交代調查結果及法律理據,七成四人認為應該外聘大律師尋求獨立法律意見處理案件,另外有五成四人認為,有關決定對香港法治的信心構成負面影響。

「天下為公」委託港大研的調查顯示,六成人認為律政司不檢控梁振英的決定偏頗。(蔡雯文/大紀元)

林卓廷表示,民調顯示絕大部份的市民都認為律政司偏頗。他指,鄭若驊稱過去3年只有1宗案有尋求外間法律意見,恰恰這3年沒有涉及高官的案件,質疑鄭為何不比較,更早前多個高官被檢控的案子。又批評鄭若驊,「用一個『神仙尺』去度量梁振英案,不去找外判大律師,立下一個極壞的先例,破壞法治。我們認為她是破壞香港法治的罪人,她根本不勝任律政司司長這個職位,也完全沒公信力,應儘快撤換她。我們也擔心今次公眾對法治觀感的損害是不可逆轉。」

林卓廷透露,「天下為公」及其他民主派議員正考慮循司法覆核,並研究私人檢控的可行性、風險等。◇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