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漫步在霧鄉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146
【字號】    
   標籤: tags: ,

正是初夏,天氣已經燠熱難當,應朋友之邀,到山上「避暑」。

先坐火車到南方城鎮,再從市區搭乘公共小巴前往目的地,據說要近2個小時車程才可抵達。一向晚起的朋友,利用機會補眠;我則神采奕奕的望著窗外不斷變換的景緻。

自鬧市驅向荒野、從繁華走到樸拙,瞬間,彷彿我們化身為武陵人,即將進入桃花源……

青山翠谷、層巒疊嶂,小巴載著旅人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前進。行行復行行,長途跋涉、忽上忽下,走橋樑、過隧道,清風送爽、快意逍遙,總算來到這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終年雲霧繚繞的原住民部落。

隨意的在社區裡逛逛,迥異於閩南或客家村莊,沒有兇猛的看門狗兒怒吼示警,這裡不設防,一片祥和、寧靜。處處可見部落傳統的岩板住屋,與木刻雕飾,而且,家家戶戶各有特色,最高、最大的教堂建築、佈置,尤為華美、精緻。在雲霧之鄉,他們保存了完整、豐富的人文歷史與傳統文化。

山上謀生不易,人口大量外移就業,因此,少見青壯人士,以老人和婦女居多。中年的經營小店,販售部落傳統吃食、藝品;年長的守護家園,坐在自家門前刺繡、編織。偶遇一位近八十的老婆婆,深為她精湛的手藝折服。朋友讚嘆:平常等閒視之的東西,如今才知是一針一線、日積月累的創作!

初次造訪,喜歡上此地的簡單、純淨,然而「他鄉雖好莫淹留」, 山下還有未了的因緣、未竟的俗務,待一一去償還、承擔。收拾行囊,告別小村,以後能夠偶爾來走走,舒緩緊張的步伐、沉澱雜亂的思緒,於願足矣!

霧鄉歸來,常想:傳統與現代相遇,不必然是對立、壁壘分明,也可以是欣賞、結合,讓生命更多元、豐厚。同樣的,文明與原始碰頭,不一定是衝突、勢同水火,也可以是並存、融通,讓世界更和諧、美好!

那麼,人與人之分、種族與種族之別、文化與文化之異,不必劍拔弩張、你死我活,也可以共同借鑒和學習。看看霧鄉部落,雖在山上獨立,卻又與山下依存,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像這樣,不是很好嗎?!@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桃花源至今一直沒有定論。一位研究者經過5年的探尋和考證,去年9月初在湖南的安化縣與漵浦縣交界處發現了「桃花源」的蹤跡。
  • 公元七二七年,年輕的李白來到湖北安陸,一腳踏進秀麗的碧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這裡有山巒疊翠,花樹如仙,甘泉清冽、鳥語低迴,……
  • 雄偉恢弘的巴洛克藝術,主宰了歐洲文明百年之久,一種輕快柔美的藝術風格——洛可可悄然興起。歐洲的時尚趣味正發生著從至剛到至柔的逆轉,曾經奢華厚重的中國風裝飾,在日臻成熟的同時,又將演繹怎樣的美麗傳奇?
  • 動物園裡,一隻紅熊貓興致勃勃地跑出洞來……忽然意識到前方有個大傢伙,嚇牠一大跳!牠倏地一下用後腳著地,直立起來。
  • 孔子的弟子中,有的生活貧困,譬如顏回、原憲;有的善於經商,富甲天下,譬如子貢。一貧一富,在孔門之中,各有千秋,演繹得斑斕多彩。
  • 「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古老的《詩經》中已有多處提到桃與李。路邊有幾株野生的山桃花和李花,她們可能是這裡最早開放的樹花。粉色的山桃花和白色的李花盛開時,周圍依然灰色而寒冷……
  • 錦繡般的春色裡,可愛的桃花風韻波動人的心弦,染出多情多義的史卷和詩篇:「人面桃花相映紅」浪漫情懷傳千年,桃園三結義則演繹了膾炙人口的三國「義」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投桃報李」都是常見的名句。
  • 看過梨花之花,東風也懶洋了。且莫傷春,再看一場杜鵑花壓軸的濃濃春色吧!「望帝春心託杜鵑」傳什麼故事?杜鵑花傳仙聞,可聽過潤州鶴林寺重九放花?詩仙李白吟「杜鵑花開春已闌」,詩中傳什麼真意?
  • 在唐宋詞史上,有三位男詞人,被稱為「詞中的三位美少年」(薛礪若《宋詞通論》)。他們是李煜、晏幾道,和秦觀。他們沒有寫真留下,今人不得而知他們是否美若潘安、子都,但他們的詞作確是美不勝收的。人們喜歡他們的詞,由詞而人,願意相信他們是俊美少年。他們的詞,風格婉約,辭情蘊藉,於抒寫男歡女愛、離別相思、春花秋月、傷春悲秋等詞的傳統題材內容中,打並入身世之感,於作品中傾注了詞人至情至性的真純深摯的感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