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除體罰,怎麼辦?–第一週

人本基金會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6日訊】
有一半的成人體罰小孩是由於習慣,另一半是由於不得已。我們不相信有人樂此不疲-—少數身心異常者當然例外。然而,起初的「不得已」可以逐漸演變成習慣,習慣使人不加思索就打孩子;不加思索打孩子之後,難免心有不安,於是又找出種種理由來,說服自己是出於萬分的不得已。

所以,到底是「不得已」還是「習慣」,倒也難以說個分明。無論如何,若是有一種方法既可以解除那些「不得已」的困境,又可以戒除這種不文雅的「習慣」,人人都應該樂於,至少不妨,一試。一試,試成了自然就大小平安,皆大歡喜;試不成,至多也不過回復原狀而已,絲毫不傷感情。 

因為,我們這個「怎麼辦」所提供的計畫是以兩個月為期,兩個月不打孩子,孩子並不會就此不可收拾,大不了第三個月再加倍打回來就是。若是擔心打不回來,那就可見打之無效;若是辯稱那是因為放手兩個月的緣故,那我們就要問,以往從來也不曾「放手」,為什麼到現在還必須打呢?可見試一下是無妨的。

以下就是戒除的步驟,當然,如果閣下是從不打孩子的人,請立刻跳到下一篇,不要繼續看下去,以免一不小心反而誤入歧途。逐日記錄孩子的優良表現,包括那些微不足道的在內,例如準時回家、不剩飯粒、一喊就聽之類。若是在學校作老師,就要每一排的學生輪流記錄這一排其他學生的優點,例如準時進教室、上課沒說話、考試用心寫之類。然後每天必須仔細閱讀這些記錄,第二天「背」(不可看記錄)給孩子(或孩子們)聽,這一週還不必戒除體罰,想打就打,和原來一樣。
(下期待續)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雄縣林園國小啟智班傳出一名未婚女教師她不但會體罰學生,連學生都跑光了,還繼續在台上上課,連續請了一年多的公傷假薪水照領,最近甚至還想領養小孩請育嬰假,讓家長老師都憤慨,不過女老師家屬澄清,女老師很內向,大家誤會她了。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