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的印地安哲學

黃麗玲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印地安人很悠閒地躺在一棵大樹下,欣賞周遭美麗的風光。突然間來了個白人,並告訴這位印地安人說:「喂!老兄!請你盡快搬離這塊土地,我已買下了它。」印地安人反問這位白人,買下這塊土地要用來做什麼呢?白人回答說:「我先要丈量土地,然後在上面蓋很多房子,成立一個休閒渡假中心。」印地安人又問:「成立休閒中心,你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白人帶著充滿憧憬的口吻說:「這樣我可以賺很多的錢。」印地安人再問:「先生!你賺這麼多錢,打算用來做麼?」白人回答說:「我打算用這筆錢,找個地方好好的去度假。」

白人和印地安人最終的目的相同,都想過悠哉舒適的日子。只是白人繞了一大圈,在過程中還必須承擔的經營成敗和失去健康的風險!

補習班裡的白人模式

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似乎不乏像故事中白人這類的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升學主義下的辛苦學子。大嫂家的老大為了考個好高中,從國一就參加各種數理補習班,白天已上了一整天的課,晚上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趕補習班,星期假日也不得閒,還得上總複習班。原本喜愛室內設計的他,忙得抽不出時間去學美術基本功,更遑論對美學的概念培養了。

二嫂家的老大,更是補界中的大客戶,才小國五年級的他除了補資優數學外還要補國文,國文補什麼呢?經詢問之後,得知補的是中國的古詩詞!我家老大於是問他,這種具有意境美感的東西能補出什麼感覺呢?表弟聳聳肩莫可奈何地說:為了考資優班只好死背啊!上國一之後補得更勤了,還外加了國二先修班的課程,以便更能掌握致勝的先機。這些小朋友整天都很忙碌,最大的知識來源是課本,最方便的休閒娛樂就是打電動和看電視。

兒子打從國中開始,日子也過得相當的寂寞,從不參加補習班的他,在放學回家的日子,竟然找不到可以打打球、聊聊天的朋友,原因是大家都乖乖地補習去了。

曾在私立小學任教過的我,倍嘗那種以分數的高低論英雄的冷暖滋味。為了表面分數,家長可以和老師發生衝突對立,不惜犧牲可以引導孩子從事觀察研究激發孩子學習潛力的課程教法。這些孩子被灌輸著人生的目標就是進入一流學府,然後擁有高人一等的工作機會,然後呢?就可以擁有較高的收入,過著高品質的生活。

擁有高學歷高待遇就真的擁有高品質的生活嗎?好像也並不那麼絕對。

源於大自然的無形收入

有位朋友,幾年前辭去所有的工作,在家閒晃了半年。以前的他翹著二郎腿,每月就有二十萬元進帳,其他的收入自不在話下。身為一位名醫,名作家、名嘴,每天有看不完的診、聽不完的苦痛,趕不完的演講、寫不完的稿,還要被各種公益活動追著跑。為了要減壓也曾三更半夜流連於PUB買醉而忘了回家,早晨醒來帶著熊貓般的黑眼圈出門,夜晚再拖著蹣跚的步履返家,每天對妻兒說不上幾句話,家庭嗅不到一絲溫暖的氣息。

長期追名逐利結果,各種病痛不約而同地相繼而來,身材臃腫精神渙散,怎一個苦字了得?痛定思痛賣了市區的房子搬進郊區,辭去了工作修身養息,現在的他每天早睡早起,規律的運動,除了養花蒔草,閒暇時帶著妻兒到附近郊山走走海邊逛逛。撿撿貝殼、石頭或漂流木回家,然後擺進家中的屋頂花園,讓待在花園的感覺很普羅旺斯。

少了傲人的收入,以寫作演講為生的日子,雖然過得有點清貧,但身體卻恢復了健康,家庭多了歡笑和溫暖,這是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的啊!

另一位朋友在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停止了工作,終日與自然為伍。未婚的她沒有經濟依靠,還需支付房租及每日三餐的開銷,可是憂愁並沒有掛在她臉上,相反的是一種自在和滿足。問及如何維持生活,年紀大了沒有存款怎麼辦?她說一開始也很擔心,可是幾年下來也沒餓着,平時帶帶野外解說,到學校社團兼兼課,有時打打零工,收入雖然微薄夠用就好,多出來的時間用來遊山玩水,帶帶原住民的小朋友嬉遊於山野林間。少了名利的爭奪,日子平靜而快樂,年紀大也有年紀大可以做的工作。有時跟她行於荒野間,兩人自我解嘲地說:“我們不必去賺很多的錢再來消費,我們直接享有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美好事物,這也是種無形的收入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法學學者袁紅冰《自由在落日中》及《文殤》的新書發布會12月8日在台北舉行﹐他逃亡澳洲秘密攜帶的嘔心瀝血之作﹐終於由博大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據中共內部消息稱﹐袁紅冰的新書未出版已被中共高層列為禁書﹐通令海關查禁﹐他以前在大陸出版的哲學長篇著作《英雄人格哲學》(三部曲)、法學著作《法的精神漫談》也被重新列為禁書。
  • 蓋城文化講座介紹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蓋城中文學校日前邀該校創校校長許翼雲與師生家長談「中國人的生活哲學」,並邀該校第七任校長彭森明以及第一任教務長蔣孝瑛,與家長談教學經驗和辦學理念。
      
  • 參加多倫多大紀元《九評共產黨》研討會最大的感受是,主講人道出了中國人每個細胞中揮之不去的恐懼。中國共產黨籍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打擊異己,迫害無辜,泯滅良知,而中國人就在共產黨五十多年積極的「反人性」中完成了恐懼的全過程。這種恐懼一代傳一代,並伴隨著走向天涯海角的每個中國人,讓我們雖生活在自由的國度,但卻從沒有真正的自由過。此外,筆者也從研討內容聯想到共產黨的鬥爭哲學及長期洗腦,對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在融入主流社會方面造成嚴重障礙。
  • 美艶、智慧、風流是後人對埃及艶后第一印象,不過最近英國學者由一批古文獻中發現,這位曾令古羅馬兩大元首凱撒和安東尼先後拜倒裙下的埃及艶后克麗奧佩特拉,可能是一個富有才華的早期數學家、化學家和哲學家。
  • 在美國的移民必須決定他們要在多大程度上融入美國社會,要在多大程度上維持原有的風俗和文化。一名印度移民和記者探討了同化問題,以及她是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求將印度和美國生活方汛合在一起的。 普裡1973年嫁到美國來之前,在德裡大學教哲學。到美國之後,她做過美國全國鐵路客運公司的財務經理,還養育了兩個女兒。普裡55歲時退休,現在教教書,做一些志願服務。雖然已經在美國居住了30年,她還是每星期在印度主日學校教印度語和印度教。她說作為一個印度裔美國人她感到很自在。 *在美印度人保持傳統*
  • 儘管中國每年自殺身亡者多達25萬人,更有200萬人企圖自殺,跟許多中國人一樣,我也曾認可「好死不如賴活」的人生哲學。什麼良知善念啊,什麼道德真理啊,管它的,好死不如賴活著,想那麼多幹什麼?!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用「好死不如賴活著」原理取代了心中的良知善念。「賴活著」意味著放棄道德標準而無條件的順從強權。大家這樣生活了幾十年了,人人都這樣,好像天經地義似的公理了,我們也沒問問自己:好死真的不如賴活著嗎?為什麼我要賴活著,而不能好好活著呢?
  • 閣揆人選議題備受媒體矚目,高雄市長謝長廷今天表示,他一貫的人生哲學態度是怎麼樣的變化都是好的,並傾生命之力,活在當下每一刻;因此他將繼續全力以赴,做好市政,不會讓接班問題分心及分散能量。
  • 政治歸根結底是少數人玩的遊戲,群眾性的政治運動是造神的運動也是造鬼的運動,其結果必然導致一人,一姓,一黨的獨裁統治,對社會政治思潮而言,一種政體的適合與否其關鍵並非在於有多少人去相信它,而在於有多少人有權利去對它做出批評。一種政治哲學,理論再完善,邏輯再嚴密,這都是次要的,能否在實踐中行的通才是最主要的。
  • 生長在紅色中國的我﹐從小對於哲學的認識完全是從中學乃至大學的政治課上所學到的。那些翻來覆去的空洞的所謂‘理論’早已使我對哲學深惡痛絕﹐覺得那完全是一派空話。昨天晚上我有機會和一位西方朋友談話﹐他提到他喜歡哲學﹐開始時我感到不能理解﹐甚至笑話他﹐當我向他進一步了解哲學時﹐我發現我甚至是許多與我同齡的中國人需要再認識哲學。
  • 我姓張﹐在大學里長期從事哲學馬列主義政治課的教學活動﹐是有40多年黨齡的老當員﹐最近看了大紀元時報發表的文章《九評共產黨》對我震撼很大。《九評》裡面講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暴政的歷史﹐殺人的歷史﹐千真萬確。文章裡面也講到﹕在共產黨的統治下﹐我們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都遭到過共產黨的迫害﹐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下面就以我們家庭的迫害和我家族遭受迫害的例子來佐證證明這件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