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室
習慣就像河流,當水流力量不夠大的時候,那個河道是很難改變的。你需要的只是一系列社交技巧,認識新朋友的技巧,讓你很容易在不同環境中認識新朋友。這種技巧的學習跟心智...
如果您閱讀過《大清皇帝一日起居的三點啟示》一文,可能有一點會讓您覺得意外,就是除非需要,康熙皇帝處理政務都在清晨和上午,和現代上班族相比,工作時間實在很少,而作為一國之君,聖祖竟能如此高效,憑藉文治武功開創彪炳史冊的康乾盛世。
沉迷於貪求更多、求得最大化的心態,到頭來並不能讓它滿足,而只是創造出更多的慾求。沉迷於此,無濟於事。我們能做的,只是留意這種想要更多、想要全部完成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排斥它。放下奔忙的衝動。一旦你看到自己的習慣成問題,就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替代它吧,那就是:實踐慷慨。
當週遭的世界越來越吵雜,靜默正變得越發具有吸引力,沉寂之地所提供的紓解空間也益發成為賣點。選擇靜默及沉寂之地,可說是很明智的舉動,如生活指南網站lifehack.com刊文歸納的一系列研究已表明,寂靜對於大腦的益處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
科學研究已確認,對我們的福祉進行盤點有益於健康:感恩可使血壓降低,讓人睡得更深沉,並且可以延壽。既然表達感謝這麼好,為甚麼感恩之情常常很難看到?心存感恩的人更少抑鬱,更能耐受創傷,且能更好地駕馭壓力。有些心理因素阻礙著我們更加感恩,好在我們現在開始瞭解如何克服它們了。
我有個朋友,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有多麼多——他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在避免不喜歡的事物,或匆匆忙忙完成體育鍛練之類的事,或者為那些行為讓他不喜歡的人氣惱。我們心中都有對事物的反感,可能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多。有反感並不是問題,但如果我們被厭惡感所帶動,我們就限制了自己的生活。
不敢和陌生人說話,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甚至連面對服務生點菜都做不到——「怕生」這個問題嚴重困擾著日本人。很多人覺得,怕生只是性格內向,但專家表示並非如此。 「要是點菜不用和服務生說話就好了……」日文推特上,這樣的發文總可能得到很多網友響應,「怕生」,已經和花粉症一樣,成了日本人的「國民病」。據日本綜藝節目「CAST」調查,有53%受訪民眾明確表示自己「怕...
我們聽到的關於抑鬱症的故事是這樣的:抑鬱乃由化學失衡引起,因此要用化學——服用處方藥來治癒。美國現有3,000多萬人服用抗抑鬱藥,七名女性中就有一人(育齡婦女四人就有一人)吃藥。此外還有數百萬人敵不過內心攪擾的消耗,也開始吃抗抑鬱藥,以期排除長期的低落情緒和苦惱焦躁。
古往今來,音樂一直在豐富著人類的生活,而今科學家發現,我們也可以善用音樂來豐富職業生活。當辦公室裡有太多東西要消化,音樂可以放鬆精神。不過在按下播放鍵之前,還需把握不同情況,以確保音樂有助於我們的思維和工作。
不管你喜不喜歡,你在早晨所秉持的想法會塑造你一天的心態。新書《正念清晨》(Mindful Morning)的作者希望你能以清醒的頭腦和開放的心態開始新的一天。
許多人一生都在期待幸福。你可能會認為,「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或「如果我能瘦下來」……那麼我就會很幸福。而這裡有個秘密:你現在就可以幸福。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但你可以選擇幸福快樂,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誰都不能阻止你感到幸福,除了你自己。幸福來自內心。這就是為甚麼如果你真的想要快樂幸福,需要首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起居有節的人,一定會欣賞奧運健兒的驅力、投入和自律。這些頂尖選手都非常重視日常習慣。雖然我們不必像他們那樣嚴格計算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也不必每天4點15分起床以增加一倍的訓練量,但不可否認,他們的一些習慣必定對提升狀態大有助益。
事業成功,就意味著奮力加班嗎?美國資深實業家雷‧辛恩(Ray Zinn)並不這樣看。1978年,辛恩一手創建了麥瑞半導體公司(Micrel Inc.),退休前是矽谷這家上市公司任職最久的CEO,還擁有半導體領域的二十多項專利。日前,他在美國《創業家》(Entrepreneur)雜誌網站刊文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過度勞碌的創業者,其實離失敗不遠。
「你做什麼工作?」初次謀面,這可能人們是詢問對方名字之後最常問的問題了。我們或許會就此開始閒聊,而即便是在更懇切深入地交流時,我們也會談論職業,有如它們是我們最內在特質的外化。其實,除了我們拿薪水所做的事,還有很多富有意義的東西。如果你在朝九晚五之外有找不到自己的感覺,不妨從以下這些方面提醒自己,讓生命更完整。
如果你時而陷入消極想法,可能會覺得這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且會伴隨你的一生。很多人正是被這種誤解羈絆住了,從而被消極的想法所主導、所消耗。事實上,消極的思維習慣是可以被挑戰的,更可以通過認知、方略和行動加以改變。當我們了解負面心態的因由,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將可以更積極的態度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獲得豐厚回饋。
人的大腦有一個「刪除」機制,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機制,也就是說人腦會清理空間以建立新的、更強的連接,來幫助人們學習更多的事物。
分辨、接納並超越情緒,完全在我們自己掌控之內。我們無須做情緒的奴隸,而是可以駕馭變幻莫測的情緒起落。我們可以從有情緒控制力的人不做的事情中得到借鑒,從而自己也改掉不良的心理習慣。
試想一下,如果情緒也像食品一樣被打上標籤,這會不會鼓勵你尋求有益心臟健康的「快樂」呢?想必你也不願再攝入「內疚」、「怨恨」這些毫無能量的毒素了。這就是新書《心理營養》背後的理念。這本書主要面向女性,不過,有自省力和想像力的讀者都會與其倡導的策略產生共鳴。就垃圾情緒及情緒監控的話題,大紀元與兩位作者進行了對談。
如果你需要讓自己放鬆一下,不妨看看這段視頻,其中,一把利刃切番茄片的過程被反了過來,配上逼真的聲響,格外令人平靜。視頻是由Wryfield Lab製作的,同類短片體現出一種新的風格:觀眾通過五感獲得的放鬆舒適感則被賦予一個名稱——「自發性知覺極點反應」(self-reliant sensory meridian reaction,簡稱ASMR,又譯作自治區感...
瑪洛瑞‧戈賽爾夫(Mallory Gothelf)那年18歲,剛剛走出嚴重抑鬱,當她看到一個女孩在高中的衛生間裡哭泣,她彷彿從很多方面看到了她自己。有多少次,她也曾站在那裏被痛苦湮沒?
你的思想不僅影響著你的情緒狀態,也影響著你的行為。當你積極地思考,你可能會感覺更好,表現得更好。而當你讓消極想法主導你,絕望也會反映在你的感受與行為之中。
近半個世紀以來,斯坦福工程學教授伯納德‧羅斯(Bernard Roth)都在教授一門叫做「社會設計師」(The Designer in Society)的課程,學生在課上會了解「設計性思維」如何能改善個人生活,由此進行自我檢驗、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們常常強調,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第一印象都包括甚麼呢?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卡蒂(Amy Cuddy)15年來致力於研究人們初次見面會如何判斷對方。她的研究跨越二十多個國家,而她發現,人們判斷對方都遵循同樣清晰而鮮明的模式。
為什麼擁有的越來越多,快樂卻越來越少?為什麼有的人擁有的少,卻那麼快樂?......
可是我還年輕,無力謀職,經濟壓力,內心失衡,都會讓我有那麼一絲絲的悲哀,然而當我服侍那些多重障礙的兒童時,看著他們坐輪椅,眼歪嘴斜,口齒不清,甚至還要老師幫忙餵食,幫忙洗澡,那樣的苦痛會有多大呢?站在他們面前,我感覺到自己的那些微苦痛實在渺小的微不足道。
在那段我最不堪的日子裡,我去當志工,與其說是去幫助人,倒不如說,我是去療癒我自己......
有時間的話,如果您的人生正處於低潮、困頓、無助,甚至覺得生活只剩經濟層面時,沒有錢就無法活下去,那麼,建議去當當志工,保證這些症狀將會不藥而癒 。
愛自己,從讀書、聽歌、品生活開始,只要你願意,就找到一個更自適的自己吧~
菲拉老師的一道題目改變了26個學生的人生,這方法也能讓我們所有人走向成功......
當這些事情發生時,都讓我感到很不舒服。但現在看來,人生的挑戰不全然代表困境,換個角度看,挑戰只是歷練完整人生的一個過程。放下情緒接受歷練,人生將更加完整。
共有約 24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和歐盟的高級官員同意密切合作,以加強半導體供應鏈,包括分享他們各自提供大規模補貼以促進國內芯片生產計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