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書」當超人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 ,

  媽媽:「小玫!媽媽告訴妳當客人來訪時,可不能穿睡衣開門哦!那是很沒禮貌的行為。」 聰明伶俐的小玫,一下就記住了媽媽的教誨,並奉為圭臬。

  有天夜晚,隔壁的陳阿姨來訪,不巧,媽媽正在淋浴,只好由她開門。走沒幾步,小玫突然想起媽媽的叮嚀:「穿睡衣不准開門。」於是她若有悟的將「睡衣一脫」,喜滋滋的跑去開門。

  這是一則笑話,一則差點讓我笑掉大牙的笑話。其實,它也是一記警鐘,一記令我不得不深思的警鐘。因為在這則故事中,除了點出小玫的天真可愛外,也點出了父母粗淺的教育理念──只懂得叮嚀與訓誡。
  
粗淺的教育理念,一部分來自於父母的懶得充電,一部分則因為他們把「書」當成超人──奉行不渝。只要是書本所論及的方法、教養理念、育兒絕招,多半照單全收──因為那是專家的話。

  古有名訓:「師言不可違也!」既然是智者(專家)的心血結晶,當然是錯不了。於是父母把一帖又一帖的神丹妙方,不假思索地往孩子身上試煉,直到孩子千瘡百孔為止。

  我的意思自然不是說專家、學者的妙論不值得牢記在心,而是提醒父母:教養方法也有人、事、時、地、物的區別。孩子不同,方法自然有所不同;問題不一樣,處理的方法當然也不能一樣;時間、地點有別,處理的原理、原則自然也需有別。
  
  譬如說,同樣談到「鼓勵」,對一個數學經常考九十八分的孩子,以及一位好不容易考八十分的兒童來說,就有所不同。前者應該讓他明白,分數並不重要,了解其間的「因果關係」才是重要,並該鼓勵孩子從事其他的休閒,不要老與書為伍;對於後者,則應該讓他了解:「八十分很不錯哦!我相信你下次會考得更好。」

  曾有父母告訴我:「教養如果真的需要大傷腦筋,那還得了。」言下之意是,他們僅需要一本猶如尚方寶劍的書。老實說,果真有這寶典,我相信一定有數以萬計的父母,會企圖以千金兌換,可惜這部寶典不能有,也不可能有──因為你才是孩子的聖人,書永遠只是「依據」。唯有你願意陪孩子走過成長的歲月,「書」才能真正的發揮效用。

  誠如我喜歡把「書」譬喻成一支釣竿般,釣竿的好與壞即使重要,但也永遠抵不過垂釣者的技巧來得更具關鍵。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