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

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我認為,在孩子求知和現實的行為中,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淺嘗輒止、興趣轉移、東遊西蕩,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可能出現的狀況,我認為,孩子透過這些自然的方式,也能獲得一些知識,但如果能加上一點專注的習慣,則會更好。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畫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複。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灶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晒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正當他有些洩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蹟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什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這個道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說,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裡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什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 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 我非常瞭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 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裡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非洲裔影星摩根費爾曼昨晚獲頒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史賓塞屈賽獎。疑獎是為紀念已故影帝史賓塞屈賽而設,每年表揚一位在演藝圈有傑出表現的影星。
  • 「神鬼戰士」奧斯卡影帝羅素克洛歡喜迎接第二個兒子的出世。他的經紀人今天對媒體證實,這位男星的妻子七日在澳洲雪梨一家醫院產下一子,體重有八磅。這是羅素克洛與女星丹妮爾史賓賽婚後的第二個寶寶。
  • 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使用人為懲罰。 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 真正具有教育意義和有益健康的後果,並不是家長以自封為自然代理人方式所給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給予的,或以自然的方式給予的。
  • 在道德和意志、品行方面,孩子是極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壞的影響毀掉一個孩子,比好的影響成就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同樣的,文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粗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天生愛模仿,即使是開始他反對的事,但接觸多了以後,也會漸漸麻木,並染上惡習。 應該注意哪些壞的影響呢?

  • 父母的每一點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潔、勤勞、節儉的習慣,都會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些美好的德行和習慣,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像星光一樣,永遠留在孩子的記憶裡,不僅影響著父母自己的人生,也造就著孩子的人生。它既是現在,也是未來家庭中,最寶貴的財富。

  • 可以看出,緊張的學習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在一個模範公立學校,總有一些病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是常見的病。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覺得頭痛,有的幾個月來都是如此,還有一部分人是整個垮了,不得不休學。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