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中文字學習策略〈5〉:自立學習

孟憲德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是知,不知怎麼也是知呢?要了解「是知也」的「知」和前面的「知」意義不同。

前面的知我們可以解釋為「會」,後面的知可以解釋為「知覺」,我們如果可以「知覺」這個我「會」這個我「不會」,那就知道如何去學習了。所以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孔子能知覺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所以他不會藏拙,也不會理會他人的質疑,也就他能控制自己的學習狀態能自立學習。

在認知心理學中有一個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所謂後設認知可解釋為認知的認知也就是能知學並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以達到學習的目標。所以產生這種自覺和控制的過程就相當重要,因為那才能使自己自立學習,成為一個能獨立作業的學習者。

在學習中文字時有一些學生常常寫錯別字卻沒有自己訂正自己錯別的策略,所以中文字的學習常需要教師提供策略而學生學習卻相當被動,然而唐自杰(1965)發現學生主動分析與練習糾正錯別字效果較好,也就是學生必須主動的去對自己學習中文字的狀況提出修正策略。

如果我發現這個字我不會,我就可以採用查字典,問別人比較法,節奏口訣法、編故事、分析文字、比較法六書識字法、增加熟練度等策略,如果這個策略不適合學習這個字,那我就採用另外一種策略,直到把這個字能正確無誤的學會。

研究發現有些學生即能知覺自己的學習歷程,如「我看到字都會先分析一下,然後一面看它是什麼組成的,再想怎麼記,最後再多練習幾遍」、「我都多練幾遍」、「我都請爸媽考我」等等。

當學習中文字時知道自己如何學習,才能讓自己成為獨立的的學習者,能自立學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