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心靈感應:真的耶

李亞妮編譯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剛想起誰,就接到誰的電話。現在,一位科學家說,他能證實這種他稱為電話心靈感應的現象。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學家謝爾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曾說,他的實驗證實了人們對電話,甚至電子郵件未卜先知的現象。

這些由劍橋大學三聖學院(Trinity College)資助的實驗包括電話、電子郵件實驗。

在電話實驗中,研究人員收集了受試者的4位親朋好友的姓名和電話號碼,選了幾個話題,然後,隨機的請那些親朋好友給受試者打電話,要接受實驗的人在接電話之前說出是誰打來的,會說些啥。

謝爾德瑞克說,「結果準確率是45%,而不是人們想的25%」。他表示,電子郵件實驗和電話實驗的結果一樣。

不過,這些實驗的樣本量很小,電話實驗的受試者只有63人,電子郵件實驗的受試者只有50人,而且,電話實驗的話題只有4個,電子郵件實驗的主題只有5個,所以有人對這些結論提出疑義。

謝爾德瑞克卻毫不在意,他下一步的實驗是看手機短信是不是也有心靈感應的現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謝文華、陳宣瑜/專訪野草莓學運發起人之一、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三天來已接到一百多通騷擾、恐嚇電話,半夜、清晨手機聲頻頻響起,精神上備受壓力。
  • 【大紀元11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宜蘭縣許多中藥行最近接到歹徒恐嚇電話,以「兄弟跑路」為由要「借」30萬元跑路費,縣議員黃適超開的中藥行也接到恐嚇。縣警察局表示,這是恐嚇詐財案件,類似手法很常見,經查,發話地都是中國,兩岸間有詐騙集團存在。
  • 【大紀元11月11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一名大陸江西籍女孩(小珊)被福州晉安警方處以行政拘留的處罰。原來她有個特殊(癖好),她很喜歡看到全副武裝的巡邏警察,為此她經常撥打110電話謊報案情,並躲在暗處偷偷觀察民警。
  • 【大紀元11月11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據日本共同社最新一次全國電話民調結果顯示,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內閣,支持率是40.9%,比上次調查下降了1.6個百分點,但不支持率成為42.2%,上升了3.2個百分點。這是麻生上台後,第一次出現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的局面,也為麻生的執政未來,投下頗大的變數。在調查當中,對麻生內閣最沒信心的,是他的經濟政策。
  • 【大紀元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市報導)台中市環保局清潔隊(中西、北區、北屯、西屯、機動、南屯、東南)等七個區隊,針對夜間緊急事件處理,例如車禍油漬或大型廢棄物掉落地面,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另外,警察局通報案件,原本皆有值夜人員接聽,但由於值夜人員必須再連繫轄區班長及清掃人員,使得處理時間拉長,因此環保局為有效提高人力的運用,將從11月1日起,凡夜間與週日時段,都將電話轉由專人接聽,並直接派人前往處理,如此可省去輾轉連絡的時間,將有效掌握到處理的時效。
  • 中共在週日(9日)向全球宣佈了高達四萬億元的「經濟振興計劃」。亞太和歐美股市因此在週一開盤時一度上揚。這次中共隨歐美發達國家傾巨資刺激經濟,想達到什麼目的? 與歐美「救市」有何不同? 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在週二(11日)的一個小時的節目裡,我們邀請全球華人一起來探討。 因為經濟和政治在中共治下從來都是相互服務的,中共此計劃為什麼會在此時拋出,在政治上有什麼考慮,普通百姓從中會獲利多少,這些都是大家關心,而我們的節目會與觀眾朋友們重點討論的問題。 希望您打熱線電話加入紐約曼哈頓的直播現場,踴躍表達您的寶貴意見或提問、參與討論。
  • 這兩年動盪不安的中信鯨,發出解散消息之後,包括王信民、郭岱詠在內的球員都能平靜以對,反倒是正在日本橫濱接受測試的沈鈺傑最不平靜,接到電話時潸然淚下。
  • 〔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三地門報導〕1個多月前,來自神祕「周小姐」的電話,為三地門鄉青山國小解決參加e起舞動競賽經費不足的問題,還透過電子郵件,和原住民小朋友約定「我在台北等著擁抱你們﹗」,後來校方才知道竟是總統夫人周美青,學生們也很爭氣,在南區競賽中奪冠,12月就要到台北參加總決賽。
  •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十二日電)前總統陳水扁今天遭到收押禁見,上午有支持者聚集在台南縣官田鄉西庄村惠安宮,「扁媽」陳李慎女士低調沒有現身。台南縣副縣長顏純左表示,上午曾與扁媽電話聯繫,扁媽昨晚幾乎徹夜未眠,心情也不太好。
  • 法輪功學員通過電話或傳單或電子信箱等途徑,大面積的向大陸世人講真相,大陸有些人說:「這種沒經過本人要求而強硬式的發送給我東西,打擾了我正在做的手邊的事,可能會影響我,甚至造成了我的某種損失,這種主觀或帶有強力性的行為,令人不愉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