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仙跡探微:巍山—老君點化南詔王處

牟梅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古木參天、花繁草茂、峰巒起伏的巍山,位於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城東南約十公里處。它綿延數十里,平均海拔1730米,主峰海拔2509米。巍山又名巍寶山,因為古人認為這座山中有寶氣,故名。

巍山是雲南著名的道教名山。早在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創立的五斗米道就曾傳入巍山。三國時期,孟獲的兄長孟優得到異人傳授的仙書,在巍山隱居修行,後以方術濟人。《新纂雲南通志・釋道傳》載:「漢,孟優,蒙化人,居巍寶山,土帥孟獲兄也。素懷道念,常往來瀾滄、瀘水間,得異人長生久視方藥諸書,隨處濟人。

後主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軍中誤飲啞泉,輒手足四禁不語,或謂優有良藥,使人往求之。優進仙草立驗,亮驚異之,與語人:天運會深有契。後入峨眉山,不知所終。其子孫於元時,賜姓孟。」根據現存資料,巍山道教在唐朝時興起。唐初,洱海地區出現「六詔」,其中的蒙捨詔在巍山境內,而且在五詔的南部,所以又稱「南詔」。

《巍寶山志》記載,太上老君降臨巍山,點化細奴羅,告訴他將成為南詔王。在其死後,還將他封為巍山的巡山王。此後,巍山道教開始發展。唐朝著名道士杜光庭曾來此修煉,並寫了《南詔德化碑》。唐末五代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也曾來到巍山傳道。

明清時期,巍山道教走向興盛,眾多道士來此修行,如沈妙章、陳道體、李法紀、楊法印、毛法升、楊法蔭、楊陽合、楊陽慧、李載奇、陳永林、劉志法、鄭心元等。《雲南通志》卷二十五記錄了一些道士的故事。比如明朝的王旻,四川華陽人。永樂初年,在蒙化居住時,遇到異人傳授其道術。學後,他能役使鬼神,召喚風雨。

當時鄧川有一條惡龍作祟,人們請王旻前往驅惡。王旻來到後,惡龍遁去。成化十年,他預先知道了自己坐化的日子,告訴了大家。到了那一天,他果然仙去。蒙化人都認為他屍解成仙了。還有清代的知名道士何太和、馮應魁也在巍山隱居修行。史料記載,鼎盛時期住山道士多達數百人。

唐之前,巍山中已經建有山神廟、龍王廟等廟宇,宮觀則自唐開始修建,唐代南詔王族的後裔們在山上修建了老君殿;明清時則開始大量建造宮觀,至清末,道教殿宇已然遍佈全山,多達二十餘所,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是懸珠觀。它「創自蒙詔,明成化(1465~1487)間拓建,為近城諸剎之冠」;觀內有關聖殿、玉皇閣、三官殿、天王殿、呂祖殿、財神殿、天師樓等建築。

民國時期,因為和與其相鄰的另一佛寺聯通,故又稱玄龍寺。此外,著名的宮觀還有准提閣、巡山殿、文昌宮、青霞觀、玉皇閣、培鶴樓、含真樓、元極宮、雲鶴宮、道源宮等。建於明代的青霞觀內有《重修巍山青霞觀碑記》,云:此地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降化細奴羅之所。

建於乾隆時期的培鶴樓,是祭祀呂洞賓之所。其為一巍峨壯觀的大殿,內奉呂純陽祖師,泥像身披綠袍八卦衣,頭戴方巾帽,身後塑有兩隻仙鶴,傳說這兩隻仙鶴是建蓋培鶴樓時從地基上飛出。

除了道士在巍山上修煉外,還有僧人亦在此修行。唐代中期,佛教傳入巍山,並建造了觀音殿、甘露亭等寺院。

巍山除了與修煉有關而留下的「巍寶仙蹤」外,還有八大自然勝景,即拱城遠眺、天門鎖勝、美女瞻雲、龍池秋月、山茶流紅、鶴樓古梅、朝陽育鶴和古洞長春。此外,每年黃曆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巍山歌會, 是彝族青年男女的狂歡節。

清張端亮有詩讚美了巍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抱閣南來第一峰,直從霄漢插芙蓉;
雲中黛色時深淺,樹杪嵐光忽淡濃。
天馬昔曾開霸業,猶龍更喜駐仙蹤;
何人作賦登高去,嘯入空旻翠萬重。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列為中國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城南。華山山勢險要,自古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 列為中國五嶽之一的中岳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它東西綿延60多公里,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共有七十二峰,最高峰海拔為1512米。明朝的文學家袁宏道說嵩山很像一條清瘦的臥龍。太室山,是嵩山的東峰,據說..................
  • 青城山在歷史上有諸多的稱謂。先秦時期稱為「清城都」、「丈人山」,秦時稱作「瀆山」,兩漢和三國時稱為「汶山」或「天谷山」,兩晉、隋唐直至開元十八年前稱為「清城山」,後稱「青城山」..................
  • 位於江西省貴溪縣西南部的龍虎山,綿延數十里,山上有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具有江南獨特的山靈水秀之韻味....................
  • 人稱「江南小武當」的齊雲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以西15公里的巖前鎮附近,東西綿亙15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海拔在580米上下。由白岳、齊雲、獅山、象山、太山、南山、茅山、岐山、萬壽山等9座峰巒組成,內有36奇峰、72怪巖、24飛澗................
  • 「奇峰嵯峨、繁花煙樹、飛雲蕩霧、溪谷幽深、道觀林立」描繪的就是被譽為「亙古無雙境之天下第一仙山」的武當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元獄山或玄岳等,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縣)境內,綿延260餘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
  • 黃山有巍峨峻峭的三十六大峰,崢嶸秀麗的三十六小峰。「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被稱為「三天子都」。此外,黃山還有眾多的泉、溪、湖、巖、洞、潭等勝景。
  • 羅浮山在廣東省南部,橫跨博羅、增城二縣。民間傳說蓬萊仙島有一個別島,隨著風浪飄啊飄,飄到了南海,最終依附在羅山旁,因此名為浮山,並與羅山合稱為羅浮山,也被稱為「南海蓬萊」..........
  • 五台山歷史悠久,歷朝皇帝、皇后遣使朝拜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比如,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繼供,不可悉記矣。」
  • 位於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峨眉境內的峨眉山,以其諸多的佛家勝跡以及秀麗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被稱為「蜀國仙山」,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雲海、日出、佛光、聖燈」乃是峨眉山的四大勝景。峨眉山南北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次峰金頂海拔3075米,不僅高於五嶽,而且在中國眾多的名山中,也算是最高的一座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