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 : “中国特色”的智囊 – 读《中国高层智囊》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 张伟国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0日讯】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幕僚、门客、谋士、策士、师爷等角色,对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事迹传闻在各种正史和野史中广为流传。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尤其是西方国家政治领导人得益于各种智库的经验传到中国以后,幕僚这类角色被称作智囊,并大有成为一种时髦的趋势。

起于70年代末的中国开放改革,已经有人意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进入到80年代以后,各种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逐渐浮上了台面, 有的甚至在一些特定范围内得到尝试。其中比较明显的是赵紫阳在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建立了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等一批智库型的机构(后来倚重智囊也成为赵紫阳下台的一个重要罪名),在中国的读书人中间,通过当智囊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确实大有人在。

一个时期以来,海内外出版界也以中国现今的智囊人物为题,出版了各式各样的图书,我最近看到的一本国内出版的《中国高层智囊--影响当今中国发展进程的十一人》(作者张晓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写了汪道涵、刘吉、吴敬琏、何新、厉以宁、胡鞍钢、魏杰、钟朋荣、曹思源、刘伟和樊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读者可以从某个侧面去了解目前中国政治的内幕。比如,该书透露了陈希同、王宝森贪污腐败案件的一个细节:此案起源于上海帮的“国师”汪道涵向曾庆红推荐了江苏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克明,而曹当时追查的无锡违法资金案让“曾庆红吓一跳,江泽民吃一惊”

因为中国政治完全是一种处在黑幕之中的现代“宫廷政治”,所以这本书描写的情形远远无法解释智囊在现今中国政治中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智囊了?是以他们的特定职务来划分,还是以他们的研究成果或主张建议得到决策者的采纳来确认?“影响当今中国发展进程”的标准是什么?看这本书,并不能解答这些问题。相反,汪道涵、刘吉等本身就是中共高级官僚,将其定位在智囊角色似乎也不仅准确。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治的专制集权和自我封闭等特性,使得该书罗列的人物,在现今有影响的智囊中也属于挂一漏万,比如严家祺,他提出的“废除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得到了确认;鲍彤在为邓小平起草的全国科学会议上的报告,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主张;孙长江为反击“两个凡是”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所作的贡献,吴稼祥提出的股份制改革的构想得到了胡耀邦的赏识;吴明俞等人提出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被改革领导人万里采纳,等等,不要说在这本书中根本就没有提到,目前中国想对此进行正常的研究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正是由于中国现实政治这种特殊性,智囊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就特别吃重,进退之间挥洒的空间也尤其显得大,在不少情况下他们就会从幕后直接走到台前,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如80年代在中共党内崛起的“秘书帮”,这恐怕也要算“中国特色”智囊的一个重要特征了。基于同样的理由,中国智囊也隐含了某种悲剧命运,因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他们也往往会成为党内权力斗争的替罪羊。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