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生命思维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渊博,辩论叫人机灵,写作令人细腻,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那么他就要有很强的记忆力。”

书写是心情记忆的产物。文字可以能很质朴,也可能很华丽,内容可以很感性及理性,或是在当下心灵的原实美感在于个人出身及修炼,才学会经历完美诠释,因此要求“完美感”较高。

罗马文豪西赛罗曾说:“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如果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

学习哲学,最简单的理由就是要服下一颗“定心丸”,从完整而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该往何处迈进?人生是一个奥秘,正是因为结局未定,才使我们怀着惊讶与敬畏之心,踏出自己的每一步,因此哲学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工夫。

大自然的法则均是一种“回圈复始”的过程,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有生必有死”。无死即不是生命,生老病死从一出生就注定的人生过程,但是否我们就该如此悲观看待人生呢?不,记起一段话:“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她会再回来。”

这是一句多棒、多么令人省思的话语呀!生命可以重新来过,虽然肉体已经腐朽,但是透过尼采的“永恒轮回”,生命会一直不断的轮回在不同的时空,重燃起我们对于人生的热诚,“生命永远都在,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她会再回来。”这里我突然心有所感,“生命永远都在”指的是精神灵魂层次的,它是精神不朽,它是灵魂不灭,它是灵化的超越时空。

至于“生命永远都在,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真的不会再回来了吗?既然尼采斩钉截铁地认定“永恒轮回”,生命会一直不断地轮回在不同的时空,也就是说生命可以重新来过,那么为何“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这里面似乎有一些未知数,话里并没有完全否定,但是已经接近完全否定的答案了。

尼采认为,未来的不确定使人生更具魅力的要素:“我的思想应该向我指示我站在何处,但不该向我泄露我将往何处?我爱对未来的无知……”

没错,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答案,尼采并没有给这段话一个标准的答案,但他在字里行间所展现的是拥抱阳光,迎接美好的极佳未来的美丽人生。

其实,当人生的乐章到了句点的时候就以优美的姿态鞠躬下台,不需恐惧和遗憾,因为这就是“生命”。这才符合宇宙的自然法则,回圈不已,生生不息。我们看地球绕太阳运行,周而复始,如果它是一直线的前进,恐怕也没有我们这么多的生命了。我们欣赏一朵盛开的花,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它不久就会谢了,所以我们格外珍惜。如果,这朵花是永远不会凋谢的话,想想看那是怎样的花呢?因此生是真理,死亦是真理,生固可欢,死亦可欢,人对死亡的恐惧,是来自于未知的恐惧,但未知是种无名,因不了解宇宙真相,而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这是可以靠哲学思想和修炼来超越,生命哲学的形而上思维其意义即在于此。

庄子认为生与死是可以超越超脱的,我更认为生命在活在当下以及创造当下生命的价值观。“生命因付出而丰富,生命因分享而充实”,就像我常说:“分享就是一种幸福快乐,幸福快乐就是一种分享”,让每一个人都能坚强、快乐的站在自己的生命舞台上发光发热!

这人生,如你现在经历和曾经历过的经历你必将再一次并无数次地经历它;其中没有任何新东西,却是每种痛苦和每种快乐,每种思想和每种叹息,以及你生涯中一切不可言说的渺小和伟大,都必对你重现,而且一切皆在这同一的排列和次序中——一如这蜘蛛和林间月光,一如这顷刻和你自己。

上述尼采说的话里,颇有深意深思,但是他谈到“其中没有任何新东西”,是不是意谓着当生命重新来过时,我们对于前世的一切浑然不知呢!或者,尚有其中深一层的意涵呢?以我的推论,在生命重新来过时,“其中可能有新东西”,为何我会这样认为呢!来自于“有生有死,死而复生”到“无始无源,源而返始”,以及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如此,彰显的不只是积极奋斗的生命哲学观点,当轮回转世时,我们对于前世的一切记忆都已忘掉了,但前世修练行善的因缘,却会在新的来生中相感应,诚如佛经说:“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所以说:“其中可能有新东西”,只是当我们失去前世的记忆,却没有忘掉积累的智慧根底,智慧根底不同,生命的价值能量与视野也截然不同。

人生命的肉体伫足在世间短短数十年,有多少人可以用坚定的语气说他用心的过每一天,生命的价值可以丰富富有,生命的价值也可以贫穷孤寂,其中的决定权在于自己。人要学会拥有“选择权”,不要只有“参与权”,因为拥有选择权才表示你在意用心你的生命,希望透过对于生命哲学的思维,反思生命的价值与精神生命的永恒性,激励我们迎向生命丰富圆满的极佳未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它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
  • “巴黎咖啡馆的椅子往往外溢到街道上,重新界定建筑物的范围。”咖啡馆是人们对巴黎的潜意识。
  • 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
  • (shown)倾听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默契,是心灵的沟通,更是一门学问的展现。
  • .有心结束中共暴政者除了要看《十月围城》外,还须看《让子弹飞》。
  • 雷蒙教授(Dr. Raymond Pfeiffer)是哲学教授,除教学外也撰写一些哲学著作。 2011年1月23日,雷蒙教授携夫人观看了神韵巡回艺术团在底特律的最后一场演出,在演出中场休息时,他对记者说:“这是非常精彩的演出,我很喜欢。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华文化的互动,我被她迷住了。我可以看到这一些,她的迷人之处就是她的光明,动感、和谐、优雅、幽默和很多很多载歌载舞,以及异国情调的文化,这是如此的自然和愉悦,我也很感兴趣。”
  •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的观念是对的。但不要忘了“不吃药是对的”的前提是“能不吃药”!
  • 日本在逆境中还能保持令人敬佩的理性表现,原因在幼时的教育及社会形塑的氛围,默默地导正每个人从小到大的行事风格,让忍的精神成为社会道德习惯的准则,也成为“民族性”的表征。
评论